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

ID:4297452

大小:3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30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_第1页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_第2页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_第3页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_第4页
资源描述:

《1.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高考数学母题一千题](第0001号)米勒问题在高考中的精彩演译一类最大张角问题的母题1471年,德国数学家米勒提出:在地球表面的什么部位,一根垂直的悬杆呈现最长?由此,以米勒命名的“米勒问题”成为世界数学名题;在我国,高考命题者对米勒问题“情有独钟”,进行了精彩演译;一般的米勒问题如下:[母题结构]:己知定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M、N是直线l2上的两定点(在点O的同一侧),P是直线l1上的一点,则当且仅当OP=时,∠MPN取得最大值.[解题程序]:设过点M、N的圆与直线l1切于点P,此时OP2=OMON,即OP=;对于直线l1上的任意的一点Q总在圆外,由圆外

2、角定理:∠MPN≥∠MQN当且仅当OP=时,∠MPN取得最大值.1.直接引用子题类型Ⅰ:(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给定两点A、B,试在x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C,使∠ACB取得最大值.[分析]:这是一道最早的“米勒问题”的高考题,若用米勒定理求解则可一步到位,轻而易举地拿下此题.[解析]:设A(0,a),B(0,b),则

3、OA

4、=a,

5、OB

6、=b,过A、B两点作圆M,使得圆M与x轴的正半轴相切于点C,由切割线定理:

7、OC

8、2=

9、OA

10、

11、OB

12、=ab

13、OC

14、=点C(,0);在x轴的正半轴上仼取异于点C的

15、点,则点总在圆M外,由圆外角定理:∠ACB>∠AB.综上,点C(,0).[点评]:对米勒问题中的两定点M、N和所求点所在的定直线l,可以取其特殊位置直接命题,尤其是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直接设计米勒问题.2.三角包装子题类型Ⅱ:(2008年全国Ⅰ高考试题)设Δ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cosB-bcosA=c(Ⅰ)求tanAcotB的值;(Ⅱ)求tan(A-B)的最大值.[分析]:由射影定理或利用正、余弦定理易解第(Ⅰ)问;第(Ⅱ)问:可以通过构造出角A-B,转化求角A-B的最大值,从而利用米勒问题解法求解.[解析]:(Ⅰ)设ΔABC的外接圆半径

16、为r,由acosB+bcosA=2rsinAcosB+2rsinBcosA=2rsin(A+B)=2rsinC=c与acosB-bcosA=c联立得:acosB=c,bcosA=c=4=4tanAcotB=4;(Ⅱ)作CH⊥AB于H,则AH=bcosA=c,BH=acosB=c;在BH上取点D,使得DH=AH,则BD=c,且∠CDH=∠A∠BDC=A-B,所以,tan(A-B)最大∠BDC最大;过B、D两点作圆M,使得圆M与CH相切于点C,则∠BDC最大;由切割线定理:CH2=HDHB=c2CH=ctanA=2,tanB=tan(A-B)的最大值=[点评]:利用三角条

17、件包装米勒问题是高考常用的命题手法;三角条件不仅可以包装米勒问题两定点M、N和所求点所在的定直线l,而且还可隐含待求角.3.解析背景子题类型Ⅲ:(2005年浙江高考理科试题)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

18、MA1

19、:

20、A1F1

21、=2:1.(Ⅰ)求椭圆的方程;(Ⅱ)若直线l1:x=m(

22、m

23、>1),P为l1上的动点,使∠F2PF2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分析]:由已知易解第(Ⅰ)问;第(Ⅱ)问是典型的米勒问题.[解析]:(Ⅰ)设椭圆的长、短半轴长分别为a、b,半焦距为c,由

24、

25、A1A2

26、=4,

27、MA1

28、:

29、A1F1

30、=2:12a=4,(-a):(a-c)=2:1a=2,c=1椭圆的方程:+=1;(Ⅱ)过F1、F2两点作圆T,使得圆T与直线l1相切于点Q,由任意点P都不在圆T内和由圆外角定理知,∠F1QF2≥∠F1PF2,即点Q符合题意;设N(m,0),由切割线定理:

31、NQ

32、2=

33、NF1

34、

35、NF2

36、=(m-1)(m+1)=m2-1

37、NQ

38、=点Q(m,).[点评]:由于二次曲线中有许多特征点和线,以这些特征点和线为基础可以构造许多有意义的米勒问题,同时可以得到一系列有趣的结论.4.子题系列:1.(1984年西安市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如图,在直线

39、AB上求点P,使P对线段MN有最大视角,证明你的结论.2.(2000年第十一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已知定点A(1,1),B(3,3),点P在x轴上运动,当∠APB最大时,点P的横坐标是.3.(200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定两点M(-1,2)和N(1,4),点P在x轴上移动,当∠MPN取最大值时,点P的横坐标为.4.(2005年天津高考试题)某人在一山坡P处观看对面山项上的一座铁塔,如图所示,塔高BC=80(米),塔所在的山高OB=220(米),OA=200(米),图中所示的山坡可视为直线l且点P在直线l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