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

《饮酒》陶渊明

ID:42965164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饮酒》陶渊明_第1页
《饮酒》陶渊明_第2页
《饮酒》陶渊明_第3页
资源描述:

《《饮酒》陶渊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饮 酒》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单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读准、熟读诗文。3、理解体味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归隐后悠闲自得的心境。4、初步了解掌握鉴赏诗歌一些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作者介绍;文中“结庐”“尔”“心远地自偏”“悠然”“山气日夕佳”“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字词句理解;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归隐不与权贵交往恬静的心境和旷达的胸襟,陶冶情操。(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句大意与诗中人、

2、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难点 :体味诗人的感情与诗的意境美。(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山水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

3、饮酒》诗之美味吧!2、简介作者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他的名言: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饮酒》中最著名的一首。3、读准诗文。l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文一遍l让一学生朗读一遍,老师可相应纠正误音。l全班齐读一遍。4、疏通诗句大意l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解读诗句大意。同时注意如下字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结庐:建造房子 [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

4、交往。[君]:陶渊明自谓。[悠然]指山景。[日夕]傍晚。[真意]人世的真谛。l其次,理顺文意。(那这首诗的诗句意义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跟大家加以描述)翻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我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欣赏南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5、赏析诗文,探讨诗歌主旨。这首诗歌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那么诗句中哪些句子写景借此抒发

5、怎样的情或要明怎样的哲理呢?(学生对此加以讨论)1、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说说你的理解。原来是诗人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道出了他自己闲适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表现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2、“此中有真意”中“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欲辨已忘言”呢?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写作背景:陶渊明在41岁以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

6、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作。﹡"结庐在人境"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璞”。而这个“理”

7、,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是间接抒情.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归纳主旨学生讨论: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体现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6、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 ﹡学生

8、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