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

ID:42961026

大小:1.4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9-26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_第1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_第2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_第3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_第4页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班级管理第一章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淮南子·说山训》学习目标:明确班级、班级管理的概念,树立班级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意识。理解小学班级和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性。知道班级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与班级管理相关的理论,树立以理论指导班级管理实践的意识。第一节小学班级与班级管理的内涵一、班级与小学班级(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学校为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划分出的学生单元,以及与为其配备的相关教师所共同构成的一种组织。1、班级是一种组织

2、组织,是人们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群体,是确保人们社会活动正常协调进行、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体系。组织的三个特征:明确的目的、人员、都发展出一些或更具传统色彩或开放灵活的精细结构。2、班级是学校这一公共组织中的“细胞”公共组织强调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它以服务驱动,即主要提供“公有”产品或服务;它与公众关系密切,往往有多重目标。同时它的“目标”还可以被“理想”所替代。班级是学校这个公共组织中的一个基本单元,社会责任和义务是班级活动的宗旨。3、班级的目的是培养人班级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形成的组织,是一种“教育性”的文化组

3、织。班级组织的目的:为了教师更顺利地从事教育活动,培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级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性”,属于“自功能性组织”。学生的发展是其最重要的目标。4、班级组织由学生和相关教师共同构成广义上讲,班级由学生及其相关教师构成;狭义上讲,班级的构成主体为学生。(1)学生:是班级的主要成员。班级学生既有共同特征,有是千差万别的。(2)班主任:也是班级成员。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也是教育者。(3)任课教师:也是班级成员。与学生在某科上有共同的目标,但会同时属于不

4、同的班级。讨论:你认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可否算作班级成员呢?案例:见P2(二)小学班级的特性1、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构成主要成员是年龄大约在6-12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在生理上,6岁儿童脑重量为成人的90%左右,到12岁才基本达成人水平;在心理上,认知处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处于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第四个关键期——“勤奋感对自卑感”;在道德发展方面,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的从前习俗水平向习俗水平过渡时期,一般为“利己主义倾向”。师生间代际文化冲突:1、教师在年

5、龄、生理、认知方式、情意特征与小学生相差较大,教师越成熟,与小学生“代沟”越突出。2、教师在知识经验和心理上都比小学生有绝对的优势。2、小学班级中存在着平行的少先队组织原则:“团结起来再教育”班主任:通常兼任中队辅导员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虽有共同的教育性目标,但两者的性质、主要目标及内在规范等有诸多区别。(三)小学班级的结构正式组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非正式组织: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

6、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但其中也有一些非正式组织。图1.1传统的层级式班级组织图1.2扁平化班级组织示例(四)班级组织的发展杜威:芝加哥实验学校坚持把各类孩子编成一班,没有年级、固定教科书和教学内容的分级;古德莱德和安德森:《不分级小学》;我国很多地方尝试“分层走班制”。二、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一)管理的含义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工作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的过程。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二)班级管理的界定案例:见P7讨论:结合概念界定的分歧

7、,你认为究竟应如何理解班级管理?它的目标、内容、手段应是什么?1、谁是班级管理者?西方:班级管理主要指课堂管理,所有教师都是班级管理者。我国:有人认为是班主任,有人认为是所有相关的班级教育者。2、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实现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3、班级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各种管理资源(人、事、时、地、物)的处置。(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性1、主观:小学生更容易服从管理年龄更小、更明显的“向师性”、更尊敬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更容易把他们纳为班级成员、也更容易接受其管理和领导2、客观:小学生更需要管理第一

8、次踏入正式的学校系统、可塑性强而辨别力弱。第二节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理论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治理论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核心内容: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而进行的教育。教育的任务:培养集体主义者观点: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而且应成为“社会的有机体。”途径和方法:“追求远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