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49034
大小:16.8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课题:25.1.2 概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25.1.2概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概率的意义,认识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2)初步掌握概率的计算公式,理解公式P(A)=m/n 及P(A)的取值范围,会用概率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探究、思考和归纳,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过探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后有了一定的概率初步知识,正是对新知识有兴趣和学习欲望的状态。
2、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公式P(A)= m/n,并能熟练地运用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知道了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概率。(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二)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28页至131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
3、概率?怎样表示事件A的概率? 2.什么是等可能性事件? 3.概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其中n和m分别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多少?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多少?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取值范围如何? 5. 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体验新知 (一)检验学生自学情况学生举手回答131页小练习中的两道题。 (二)梳理知识点1、课件展示探究一:从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抽取一根。(1)抽出的签上的号码有几种可能?(2)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
4、性大小相等吗?(3)试猜想:你能用一个数值来说明每个号码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吗?“抽到1号”这个事件包含( )种可能结果,在全部( )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 ),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为( ).“抽到偶数号”这个事件包含抽到( )和( )这( )种可能结果,在全部5种可能结果中所占的比为( ),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是( ).课件展示探究二:何老师现在要抽一个同学回答问题。(1)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吗?(2)你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5、3)抽到女生的概率是多少?(4)抽到男生的概率是多少?可以发现: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归纳理解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概率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以上探究有两个共同特点:(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_____个。(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_____。等可能性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____的事件。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
6、共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了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思考:n和m分别表示什么?n和m大小有什么关系?其中0≤m≤n,则0≤ m/n ≤1,即___≤P(A)≤____。若A为必然事件,P(A)=( ); 若A为不可能事件,P(A)=( )若A为随机事件,( )<( )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__;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__.四、实际应用1、课件出示例1。2
7、、巩固练习(课件展示练习题)练习要求:学生自主分析完成练习,然后个别汇报。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作业1、导学案中的练习题 2、课本P132第4题七
8、、教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概率的定义、求法等。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堂效果自我感觉较好。现反思如下:1、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了教学任务。2、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概率的定义、求法。难点是理解公式P(A)= m/n,并能熟练地运用其解决问题和概率的取值范围。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接着通
9、过探究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散了教学重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愉快。3、使用了导学案和课件辅助教学。制作质量较好,并且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发挥了其作用,符合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4.探究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从具体事例中直接感知概率及求法。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5.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