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

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

ID:42947305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_第1页
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_第2页
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_第3页
资源描述:

《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1.测量原理质量流量计测量系统根据科氏力原理测量介质的质量流量。科氏力是物体在旋转系统小做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力。Fc=2•△m(v・3)Fc科氏力Am运动物体的质屋3角速度v旋转或振动时的径向速度科氏力大小与运动物体的质MAm、速度v成正比,即与介质的质量流量成正比。质量流量计用测量管的振动取代恒定角速度。介质流经的传感器的两根平行测最管反相振动,类同于音叉。在测最管屮产生的科氏力会引起测量管产生进、出口相位差:流量为零时,即介质静止不流动时,两根测量管同相振动,无相位差;有介质流经测罐管

2、时,测蜃管入口处振动减速,岀口处振动加速;介质的质量流量越人,相位差也越人,处于入口和出口处的电磁式相位传感器记录测量管的振动相位。两根测量管的反和振动可确保系统平衡°利用科氏力原理测量介质的质量流量与温度、压力、粘度、电导率及介质特性无关。密度测量测虽管连续地以其共振频率振动,振动频率随介质质量、振动系统密度(包括测量管和被测介质)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共振频率是介质密度的函数。据此原理,微处理器计算得到相应的密度输出信号。2.质量流量计日常维护规程在口常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科氏力质最流量计规定的工作温度、压

3、力和流量范围进行流量测量,以免影响仪表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定期检查维护1)零点检查和调整•零点漂移是科氏力式质最流量计在实际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造成零点漂移的因素很多,如传感器的安装应力、测量管的结构不対称、被测流体物理特性参数的变化等。尤其是在小流量测量时,零点漂移对测量准确度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定期进行零点检杳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零点检查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对安装在重要监测点的科氏力式质量流量计,零点检查的吋间间隔应适当缩短:•零点调整时,应使传感器测量管道中完全充满流体,然后关闭

4、传感器下游阀,并在流量计内确定无流体流动的状态F进行;•在调整过程中,应记录下调零前的零点值,然后和上一次的零点值进行比较,便可计算出两次调零间隔期间,零点漂移所带来的测量谋差;•当零点漂移值较大时,应首先查找原因,予以排除,然后再进行零点调整。零点调整最好重复操作几次,直至零点值最小。2)流量计密封性能的检查维护流虽:计在现场使用,特别是应用在有腐蚀性气体、潮湿或粉尘多的环境中,耍经常注意检查传感器接线口处的密封完好情况,以防腐蚀接线端子,造成仪表不能正常运行。3)工作参数的检查流虽:计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

5、注意所设置的工作参数是否发生了变化,所显示的流量、密度、温度值是否正常,如与实际情况冇较大的出入,可按使用说明书中所叔述的方法重新进行校准。若上述工作完成之后仍感觉不正常,则应查看变送器内部设置的各工作参数是否正确。4)定期观察流最计的故障指示根据流量计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的不同,故障显示方式和内容也各有所界。对不同的故障告警指示,对查看产品使用说明书以确定故障原因,进行处理。5)定期全面检查维护对于便用屮的流屋计,应定期地进行全面检查。从传感器的外观、安装牢固程度、工艺管线的振动、变送器和显示仪表的指示等

6、方血着手逐项全血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6)流量计的周期检定和比对流屋计使用一段吋间后,应按耍求进行周期检定,以确定流量计的使用性能。根据JJG89795质量流量计国家检定规程,质量流量计的检定周期根据使川情况确定。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卜可定期与其他计量手段进行比对,以确认流量计的运行是否正常。7)建立流最计的档案为了确保流量计长期可靠的运行,用户应建立流量计的档案,把每次检查、维护和检定情况作详细记录并装入档案屮,以利今后更好的维护和使用。特殊工况下的检查维护1)流量计保温伴热的维护流

7、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易结品的流体介质,需要进行保温或采収伴热措施。对保温或伴热情况述应进行经常性检查,以防损坏流量传感器或影响流量计的正常工作。2)用于易结垢流体测量的维护流量计测量易结垢流体吋,应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当发现流量计工作不正常或偏差较大时,应首先考虑传感器内冇可能结垢。如确认己经结垢,应将传感器拆下,采川吹扫等适当方法进行处理。故障处理科氏力式质量流最计安装在工作现场后,一旦出现测最不准、显示不正常和停振等异常现象时,首先应从使用环境、安装调试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着手查找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再对流量计本

8、身作进一步的检查分析。在检查Z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卩,依据使用说明卩屮提供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部位及类型,以便妥善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