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37250
大小:12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3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假期作业验收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假期验收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封建Z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Z人,)1乍Z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H多于一H,而乂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H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依据材料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认为王国制、郡县制
2、各有利弊B.反对过分削弱地方权力C.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高度集权D.主张地方适当分权自主2.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
3、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4.《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Z地、奇异Z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
4、匠将这些呵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1.北宋朝廷尽收州县Z财,州县FI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Z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涪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H.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
5、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2.据《汉卩》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Z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Z上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町信3.1276年云南行屮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
6、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人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乂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彖从根本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B.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小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
7、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匸帝这样做的冃的是()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6.“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疋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
8、内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商晶经济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1.冇学者在谈到唐初的经济政策时,认为唐初不仅轻摇薄赋,更侧重为民制产,通过国家的计划分配,使社会下层能够享受基木水准以上的生活,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均田制C.三长制D.方田均税法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