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

ID:42936702

大小: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_第1页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_第2页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_第3页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_第4页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摘要:辽代政权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建国后根据其疆域辽阔和木民族的文化习俗,首创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制度被金、元、清三朝继承和发展,盛行不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关键词:四时捺钵制度性质影响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上古老的游牧民族,由鲜卑的一支宇文部演变而来。公元907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大契丹国,辽太宗时改国号为大辽。辽建国后根据疆域辽阔和本民族文化习俗,开创了很多制度,并被辽之后的朝代继承和发展,如辽代的南北面官制、五京制及四时捺钵制等。一、捺钵制度的内容契丹建国后

2、,保留打猎、放牧的传统。特别是皇族,随四季变化四时畋猎、逐水草而迁徙。并将其逐渐确立为定制,称为“捺钵”。“捺钵”是契丹语音译,最初指“狩猎”和“围猎”[1],后演变成“行帐”、“营盘”的意思。《辽史》卷32《营卫志中》记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车马为家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Z'捺钵[2]契丹皇帝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地点进行纳凉、避寒的活动,因此出现了契丹族春、夏、秋、冬四时捺钵体制。现在学者一般认为辽代捺钵是从穆宗朝开始的,到圣宗朝时有了固定的制度

3、,直到大辽帝国覆灭,其皇族一直沿袭捺钵体制。关于辽代四时捺钵的地点和活动,《辽史》记载:“春捺钵:曰鸭子河淙。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曰方至。犬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3]春捺钵的地点是鱼儿淙、混同江,其主要活动是凿冰钓角和捕捉天鹅、大雁等。“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曰游猫”[4]。夏捺钵的地点是永安山或炭山;主要活动内容是去暑纳凉、游猎、与群臣议政。“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5

4、]。秋捺钵的地点是伏虎林。主要活动是入山射鹿、猎虎、习武教战。“冬捺钵:曰广平淀”。“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6]。冬捺钵的地点是广平淀。主要活动有训练军队,与南北大臣商议国事,接受宋朝和属国的礼贡。冬捺钵的行宫是辽国接待使节的重要地点。二、“四时捺钵”的性质捺钵是契丹传统习俗发展而来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傅乐焕先生认为:“所谓捺钵者,初视之仅为辽帝弋猎网钩,避暑消寒,暂时游幸之所,宜无足重视。然而夷考其实,此乃契丹民族生活之木色,有辽一代Z大法,其君臣ZF

5、I常活动在此,其国政Z中心机构在此[7]足以见得,捺钵以辽朝政治中心的流动为主要特征,是契丹朝廷的临时所在地。捺钵地点的选择与地理因素有关,《辽史》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边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因为契丹地处辽河上游,冬季寒冷,夏季酷热,所以出现冬天处暖、夏天纳凉的捺钵活动;与活动内容有关,如春天捕鹅钓鱼、秋天射鹿猎虎。捺钵制度中蕴含着契丹民族的尚武精神,捺钵是契丹人演兵习武的重要手段。在契丹社会不仅男子英勇善战,女子也长于骑射之术,更有“儿童能走

6、马,妇女亦腰弓”的说法。《辽史?食货志》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驰兵于民”[8]。显然,在狩猎活动掩盖下的练兵习武是捺钵活动的重要内容。另外,捺钵活动促进了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加强了传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互动。辽朝的皇帝捺钵的时候,大小官员随从出行,《辽史》记载:“皇帝四时巡狩,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9]由此看来,捺钵其实就是契丹民族流动中的草原王庭。而捺钵体制则是契丹人建立国家后没冇改变游牧渔猎传统习俗的一种创举。捺钵体制被后来兴起的草原民族继承。三、“四时捺钵”的影响捺钵

7、在金、元、清、三代盛行不衰,主要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高度相似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但较之辽代的捺钵也存在一些异同。1.规模和内容金代捺钵保留了传统渔猎的生活方式,其季节性及时间规定不像辽朝那么严格。金代将“四时捺钵”改为春、秋两季的捕猎活动。傅乐焕先生说:“辽居留之时期长,金居留之时期短,辽之行动复杂,金之行动简单尤重要者。”[10]元代并非遵循“四时捺钵”的习俗及春水秋山活动制度,但狩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耍地位。春、秋两季的捕猎活动仍称为春水、秋山。清代的行宫文化,也受辽代捺钵的启发。木兰秋猫相半于辽代的秋捺钵,辽代秋捺钵的主要活动“

8、呼鹿”,清代则称“哨鹿”。清人查慎行《人海记》云:“哨鹿之说,《辽史》已有之,但未详其说,今特?之。”1.军事方面金朝借助秋山围猎时机操习骑射、巡边輝武。元朝的围猎与战争地位相当,资料记载:“I韦I猫在十二世纪时的蒙古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