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兰栽培及利用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

ID:42936084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_第1页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_第2页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_第3页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_第4页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粟兰栽培及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粟兰栽培及利用【关键词】金粟兰摘要:介绍了金粟兰的形态习性和栽培技术,并论述了其在药用、观赏和茶用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关键词:金粟兰;形态习性;栽培;开发利用论文代写CultivationandUsingofChloranthusspicatus(Thunb.)Makino.论文代写Abstract:Inthispaper,themorphologyhabitsandcultivationtechniqueofChloranthusspicatus(Thunb.)Makino.wereintroduced,anddevelopingandusingp

2、rospectinmedicinal,decorativeandteafunctionwerediscussed.Keywords:Chloranthusspicatus(Thunb・)Makino.;Morphologyhahits;Cultivation;DevelopingandUsing金粟兰Choranthusspicatus(Thunb.)Makino•又名珠兰、鱼仔兰、珍珠兰,为金粟兰科植物。原产中国,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的低山区,在我国神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均有野生或栽培。金粟兰既是著名的观赏和茶用经济植物,又是传统傣药

3、植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生物学物性毕业论文常绿蔓生性小灌木,高可达1m。茎圆形,无毛;叶对生,革质,卵形至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5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锯齿,齿尖有腺点,下面脉纹明显;叶柄短,长约1cnu穗状花序纤弱,长1~3cm,作圆锥花序排列;花小,黄色,芳香,无柄,无花被;苞片极小,正三角形;雄蕊3枚,由药隔相互合生成卵形,先端:T5齿;子房卵形,1室,无花柱。核果卵状球。花期4〜7月,果期旷9月。金粟兰生于林下、溪边潮湿地上,多栽培。性喜半阴半阳和空气湿润的环境,忌阳光直射;喜温暖,不耐寒,生

4、育适温约20"28°C,在日最低温5°C以上可以正常生长,低于5匸生长缓慢,若低于0匸则要受到冻害。适生于肥沃、疏松、透水性好、有机质丰富、微酸性的砂质性壤土。论文代写2载培技术2.1选地与整地育苗地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精细整地后,按长10~20m,宽lm,高25~30cm起畦,在畦面上撒一层0.3cm厚的细砂,然后浇水至土壤温润时为止,搭设荫棚。定值地应选林下沟边或水源充足、利于排灌,并有遮阳条件的园地,选好地块后施厩肥1500kg/ha,深翻25cm,随深翻撒施钾氮磷钾复合肥及磷酸二铁各750kg/ha。整1m宽平畦。毕业论文

5、2.2繁殖金粟兰可通过分株、抒插或压条繁殖,一般采用抒插繁殖毕业论文抨插繁殖一年四季可进行,以春季抒插成活率最高,生根快。剪未结穗开花的顶芽,每段有旷3个节,上端叶片剪半,下端叶片全部剪掉。按5cmX5cm株行距斜于砂床上,插后压紧、浇足水。如遇干旱,应在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及时去除苗床杂草。抒插期温度在(20^30)°C之间,保持苗床和空气湿润,3~4周后可生根成活,成活率高,当新梢长至10cm左右时,即可移植。分株繁殖宜春季进行,挖取带根多的植株,尽量多带土团,每丛应有4〜5茎干,上部若枝叶多,可以剪去大半再载植,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成活,

6、直接移栽于大田。压条繁殖于雨季用徒长枝2~4根聚集在一起,用刀刻伤,埋土3~4cm,约60d后可与母株切开,移栽于大田。论文代写2.3田间管理毕业论文2.3.1遮荫金粟兰喜半阴半阳的环境,喜散阳光,夏季应特别注意不能让强烈日光照射,必须架设荫棚,遮荫养护,或在林下栽培,否则叶片易变黄。毕业论文2.3.2水肥管理金粟兰喜肥,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施肥,做到薄肥勤施。开花前每15d交1次稀薄的过磷酸钙溶液和饼肥液,花后每月浇1次以磷钾肥为主的有机肥液。每次施肥浇水后,应及时松土,以利通气。秋季少施肥,冬季停施。金粟兰根系较弱,所以浇水要适量,土壤过湿,常引起茎

7、节变黑,凋萎败落。冬季气温较低时,7〜10d浇1次水,维持土壤稍湿润即可,且要在晴天午后进行,使温温暖过冬。毕业论文2.3.3修剪金粟兰枝纤弱而带蔓状,任其自然生长,容易徒长倒伏,因此从幼苗期就应多次摘心,促其多分枝,同时也应经常摘除老叶,秋后要剪除枯枝条、病虫枝,以利节省分和有利通风透光。2.4病虫害防治论文代写2.4.1菌核病主要为害茎部,出现水渍状褐色大斑,向上下扩散,致整珠或部分枝条上长出白色霉层,植株迅速枯萎,病茎内外生出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oasclerotiorum(Lib・;)deBary

8、,防治方法:实行轮作;采收后马上进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cm以下;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及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