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ID:42924741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现状、对策及前景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更是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重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稻鸭共作技术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生产出优质健康的稻米及食用鸭,发展前景尤为可观。但是,我国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以期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关键词稻鸭共作技术;技术特色;现状;问题;对策;前景1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稻鸭共作技术是由传统的稻田养鸭发展而来的,在水稻生长季节,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一定

2、数量的役用鸭,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牛长。鸭子的活动产牛的中耕浑水作用可以促进稻田的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子的粪便则为稻田提供了必要的肥料,除使用必要的有机肥外,基木不需要追施化肥。同时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的场所。稻鸭共作技术使一片稻田同时牛产出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稻米和鸭肉,是种养结合、降木增效的牛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2稻鸭共作的技术特色2.1能够有效地改善牛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牛态农业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已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而稻鸭

3、共育通过充分发挥鸭的“役禽”效应,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浮游和底栖小动物,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稻的茂密茎叶为鸭子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同时,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对水稻牛育的危害;鸭的排泄物是氮、磷、钾养分齐全的天然肥料。这种互惠互促的良性循环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牛态环境,对发展牛态农业极为有利。2.2能增强水稻自身牛长活力,有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了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子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土壤有

4、害物质危害水稻,促进水稻根系的牛长深扎;鸭过稻动,壅泥培土,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稻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2.3能够达到省工节木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试验对比结果,稻鸭共育比单纯种稻平均增产4.93%,每公顷增收节支4273.5元;对1.54万hn?中心示范方统计结果,平均增产4.36%,增收节支3404.1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从而提高了种稻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2.4能够达到稻鸭产品同时安全优质,有利

5、于发展市场农业农产品优质安全正在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种追求,也是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采取稻鸭共育新技术,由于少施化肥、农药,生产的稻米品质上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测中心检测符合无公害标准,食用安全,纷纷被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看中,与农民签订合同,加价收购。鸭子在自然生态下野养,瘦肉率高,鸭肉鲜美可口,完全不同于规模饲养的鸭子,符合当前群众的消费要求。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3.1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现状我国早在明朝时代就开始将家鸭放牧于稻田。明代霍韬记述了用鸭防治稻田媲脐的事迹,其后陈经

6、伦饲鸭治蝗获得成功,陈九振、顾颜等人加以引用,证明该法行之有效,养鸭除虫便在生产上运用,稻田养鸭因此得以发展。近代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稻田养鸭逐渐减少。2000年,江苏省率先引进日本的现代稻鸭共作技术,在镇江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基地试验与示范应用。在各地农业、畜牧等单位大力协助下,稻鸭共作技术内容不断完善,推广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稻区,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稻鸭共作技术体系。农业部于2003年在湖南省召开了南方优质高效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观摩会,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技术作为无公害

7、稻米生产的主导技术引起各地农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如今这项技术在浙江、江西、江苏、湖南、云南、湖北等省有较大发展,其中,推广力度最大的是浙江、江西和湖北。3.2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推广模式当前我国稻鸭共作技术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3.2.1种养结合模式:以农户为单位。按水稻而积多少,每667m:稻田投放12〜15只野性较强的肉蛋兼用型鸭,以2000〜3330m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在每个小区的稻田田头放置木制鸭舍,口天将鸭放进稻田,夜间将鸭收进鸭舍。这种模式无论是平原湖区还是丘陵地区的稻田,均可推广应用。3.2.2分

8、户种养模式:通过专业养鸭户的群鸭与一定而积的水稻相配套.按每667n?稻田投放12〜15只鸭的标准,确定鸭群与稻田而积的配比。专业养鸭户在稻田旁建设鸭棚,利用或开挖相应而积的水而,做到鸭棚大小、鸭苗数量、水稻而积相匹配。口天将鸭投入稻田放养,夜晚回收饲喂。这种模式可在低湖地区推广。3.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研究进展在稻鸭共作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国内有关高校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