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21366
大小:7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同步自我小测: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我小测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2.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屮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
2、起乙的兴奋3.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4.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骨骼肌传出神经哥维b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
3、未测到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击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线段表示电位;C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Na+(填“内”或“外”)流。(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细胞体传向o(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参考答案1.C当人看到酸梅
4、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是后天经学习、积累“经验”获得的反射活动,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该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f眼睛上的感光细胞f传入神经f大脑皮层f传出神经f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即有“电信号f化学信号f电信号”的转化。2.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T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3.A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切
5、断d,刺激b,可以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指突触后膜,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一电信号。4.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故刺激b点,骨骼肌收缩,a处可测到电位变化,因兴奋不能逆向通过突触到c点,故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5.解析:(1)无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Na*内流,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突触间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
6、隙传递到突触后膜,即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这也就决定了生物体神经冲动的传导总是由细胞体传向轴突末梢,通过突触再由细胞体(或树突)传向轴突末梢。(3)某些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药物的作用机理可包括: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或抑制神经递质的降解或再摄取,或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失去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阻断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产生。答案:(1)静息OmV内(2)轴突末梢(3)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