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

ID:42916918

大小:39.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_第1页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_第2页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_第3页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位角等有关概念,能准确把握所指的方位角是指哪一个角. 2.了解坡度、坡角的有关概念,知道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 3.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会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方位角、坡度、坡角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体验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

2、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根据实际问题画示意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建模思想,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方位角、坡度、坡角等有关问题. 【难点】  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P76~77.教学设计一、新课

3、导入 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所示,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 【师生活动】 教师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学生审题,面对学生对没学过的概念的疑惑,教师导出本节课课题.二、新知构建1.探究一 (教材例5)如图所示,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65°方向,距离灯塔80nmile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这时,B处距离灯塔P有多远(结果取整数)? 思路一 教师引导分析: (1)要求BP的长,常作的

4、辅助线是什么?(构造直角三角形) (2)在Rt△BPC中,要求BP的长,已知什么?需要求什么? (3)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 (4)在Rt△APC中,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 (5)结合(2),只要求出哪条线段的长即可?(线段PC的长) (6)根据以上分析,你能写出解答过程吗?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后,独立完成解答过程,教师巡视过程中及时辅导,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学生点评与总结. 解:在Rt△APC中, PC=PA·cos(90°-65°) =80·cos25°≈72.505. 在Rt△BPC中,∠B=34°, ∵si

5、nB=PCPB, ∴PB=PCsinB≈72.505sin34°≈72.5050.559≈130(nmile). 因此,当海轮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4°方向上的B处时,它距离灯塔P大约130nmile. 思路二 【学生活动】 (1)根据题意,自己画出示意图. (2)分析题意,写出解答过程. (3)小组内成员交流答案. 【教师活动】 (1)巡视过程中及时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进行点评. (3)规范解题格式,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课件展示】 同思路一二、探究二 活动一: 认识有关概念: 【课件展示】 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

6、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一般用i表示.即i=hl,常写成i=1∶m的形式. 坡角: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 【思考】 坡度i与坡角α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i=hl=tanα) 【师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归纳结论,教师点评. 活动二: 解决课前导入问题: 如图所示,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1∶3,斜坡CD的坡度i=1∶2.5,求斜坡AB的坡角α(精确到1'),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 〔解析〕 (1)进行和坡度有关的计算,常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坡角. (2)根据坡度概念及梯形的高,可以

7、求出AE,DF的长. (3)由矩形性质可得EF与BC的数量关系,求出EF的值,从而求出AD的长. (4)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定义可得AB的长.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小组内交流答案,小组代表板书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课件展示】 解:在Rt△ABE和Rt△CDF中, BEAE=13,CFFD=12.5, ∴AE=3BE=3×23=69(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