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10591
大小:35.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3
《理科教研组新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城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子方案古城初中理科教研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方案(试行)》的精神,根据天祝县教育局下发的<<天祝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方案>>提出的有关任务和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自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
2、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精神,立足学校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课程和教育教学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实验基本目标和任务 1、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探索和验证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校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不断总结我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2、促进学校和教师课程管理与开发建设能力的提高,
3、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积极开展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4、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高水平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5.挖掘学校和网络丰富资源,构建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我校推进课程改革与实验的过程中必将遇到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现有条件与可能,量力而行,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新与旧、继承与发展、借鉴和创新、局部与全局
4、、现实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等各方面的关系。要坚持调查研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思路与办法,引导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 2、持续发展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课改理论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思想,明确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原则:我校地处偏远地区,信息闭塞,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工作。 4、教研驱动原则:无论是实验中诸多问题的解决还是教师素质的提
5、升,都离不开教研在实验中的驱动作用。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即课题的原则,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对待实验中的各种问题,为实验工作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5,协同推进原则:新课改离不开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为新课程实验工作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6、以人为本原则:要注重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氛围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四、实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要基于学
6、生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学校课程体系。重点加强三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2、以教研驱动新课程实施和教学工作,组织培训教师实践,全体教师讨论、总结。 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与教师发展
7、结合、与教学实践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要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课题立项和过程管理与研究工作,建立新的科研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注重全体参与,成立学科课改小组,集中解决学科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发现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推进全校学科课改实验。 4、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过程要关注“课改”目标,形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
8、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