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06548
大小:3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3
《捞铁牛集体备课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捞铁牛》集体备课材料四年组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四年四班人员:四年组成员及教导处主任内容:《捞铁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赵立波):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
2、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王静)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
3、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邓艳梅)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注意“潜”的读音.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 2.阅读教学(赵立波) 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
4、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 (张建)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什么关
5、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 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什么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什么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什么要用两只船?是考
6、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什么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3.朗读指导(卫艳秋) 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联系,再在
7、试读中体会怎样把这种联系读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 参考例句: 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
8、,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文为什么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 2.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从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