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00458
大小:347.81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9-25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讲:方方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何谓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
2、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其中1、2、3、4、5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
3、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
4、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马绍斌提出的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1、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2、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3、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4、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5、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6、善与人处7、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在进行心理健康判断时,要注意四点: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
5、。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3、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动态性使得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得心理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起来,使得相当健康、非常健康的人保持健康并且追求更加健康。4、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心智劳动,要使自己既走向成功又走向快乐,就应当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最
6、高层次,使自己的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己全面和谐发展。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在心理健康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基本健康、相当健康、非常健康三个等级。心理健康教育据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初等目标:使已经处于心理病态的人得以解脱;中等目标:使尚属于心理健康的人免于陷入心理病态,保持心理健康状态;高等目标:使已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人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主要实现后两
7、个目标,即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而非治疗性目标。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
8、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