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ID:42886545

大小:2.48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轴对称现象实验中学——贾彦娜一、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础.2、学生

2、面临的问题: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三.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3、、图片、墨汁、吸管、画纸等.七、教学过程:学习环节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主动参与探索新知1.直观感知—欣赏美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而且在欣赏前,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引出本节课课题。2.形成概念—抽象美活动一:找一找我会找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二:折一折出示心形图片,我利用动画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活动三: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再给出准确的定义,并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强调,特别是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这

4、个关键点,为下一步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义奠定基础.使学生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多个活动的进行,把学生的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归纳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理解从感性逐步上升到了理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活动四:练一练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3.动手操作—创作美吹墨汁试验准备一张质地较好的纸,在上面滴几滴颜料,用吸管或嘴将颜料吹成

5、一定的造型后,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最后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4、对比归纳—探究美通过刚才的环节,学生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到底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取决于我们是把它当成一个图形来看,还是当成两个图形来看,这其实就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来对比概念,从而找出其他的联系和区别.最后我会求学生在课下对该知识点进行整理.活动一:画一画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图形,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该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反馈学情.该活动的

6、进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利用课堂生成即吹颜料实验中学生的作品顺利地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3学以致用巩固延伸作业提升活动二:猜一猜根据下面图形中所给的对称轴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些汉字或字母(黑体)?活动三:比一比请各小组学生完成课件出示的题目,比一比每个小组的正确率、效率。回顾反思—感悟美这节课我的收获是……想想看,还有什么疑问?

7、1.根据本节课所学设计一幅优美的轴对称图案。2.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目的在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知识.猜字游戏的设置,不仅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小组竞争,提高学习效率。第1题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第2题目的在于为下一课做准备。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