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4568
大小:98.5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9-22
《桐庐、仙居、遂昌、北仑、泰顺的美丽乡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日报2011年9月28日桐庐、仙居、遂昌、北仑、泰顺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我们的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缱绻的自然景色之中,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田园风光到秀山丽水再到海岛风情,美丽乡村,恰似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 广袤的乡村大地,是大都市的后花园,是心灵的栖息地,更是老百姓们生活着的幸福家园。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纯朴的劳动人民,也是新时期我们致富奔小康的全新起点。这块曾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短板,通过美丽乡村行动,一跃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活力阵地。 我们人人动手洁净村庄,我们搭建平台展示新村,我们热情好客笑迎宾朋,我们收获服务享受政策,我们全民共建
2、美丽乡村。这是一次次蜕变和提升,一份份期盼和感动。变化时时刻刻,惠民点点滴滴。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勾画美丽幸福起步 去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美丽乡村建设决策部署后,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县(市、区)按照《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10~2015年)》的要求,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了高规格的部署会,建立了组织严密、职责明确、赏罚分明的工作机制,把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谋划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把建设“四美、三宜”美丽乡村,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共同目标。 全省各地针对当地的突出优势
3、和主要矛盾,确定一个标新立异的创建主题,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量身定制一揽子扶持措施,科学安排一批建设项目,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样板,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呈现出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创建局面。目前,各地已推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创建品牌30多个,一批品牌已经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如安吉县的“美丽乡村”、桐庐县的“潇洒桐庐”、江山市的“幸福乡村”等。27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各地把建设生态文明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有机统一起来,一手抓村庄环境治理,一手抓人口集中居住,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
4、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同步推动了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捆绑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美丽乡村的建设,少不了规划布局的定位和引领。不少地方都邀请知名专家和大院名校担纲规划设计任务,舍得花钱做有用的规划,以先进的理念指导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诸暨市从专项资金中拿出10%用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努力把县域农村打造成为“3A”级风景区。安吉县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委托浙
5、江大学编制了总体规划。各地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雕琢美丽幸福人居 溪水潺潺、野鱼畅游、河岸葱翠,看不见垃圾的村道、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这是遂昌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这里,不仅仅是游客,遂昌乡村的群众也都有同样感受:“以前村里鸡鸭乱跑,垃圾乱丢,村里脏得不像样,现在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的,看着都舒服。”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是美丽乡村最基本的修饰。 全省各地在继续推进村庄整治的基础上,着眼于区域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变,加快推动村庄整治建设方式转型,从以点上整治为重点向以连片整治为重点转变,推动了农
6、村人居环境加快发生整体性改变。各地深入推进垃圾集中收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本建立起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全省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228个乡镇开展了整乡整镇的整治,对辖区范围环境开展全域性的全面治理,实现了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效果;大力推进铁路、公路、通航河道沿线以及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周边的治理,提升了地区形象、保证了饮水安全。27 在加强生态设施、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等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运转机制。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创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模式,加强村庄卫生
7、保洁和设施的长效管理,保护来之不易的村庄整治建设成果。萧山、诸暨、安吉等地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洁机制,长兴、德清等地建立农村环卫管理机构,嘉兴市全面开展垃圾收集有偿服务试点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75个县(市、区)安排农村卫生长效管理专项经费5.1亿元;784个乡(镇、街道)安排专项经费4.04亿元。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各地还把管理养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指导、农民参与的办法,区分各类基础设施的不同性质,积极探索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