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

ID:42884142

大小:18.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_第1页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_第2页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_第3页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_第4页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望江南(梳洗罢)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望江南》和《武陵春》说课稿一、说理念:     语文教学新课标要求:语文学科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等。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说课。二、说教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与经典词作。《望江南》是一首词,描绘了一位闺中思妇在望江楼盼夫归来的画面,短短五句诗形象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思妇从盼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情感变化。《武陵春》

2、则又描绘了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赏析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技巧,根据单元目标、本课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5.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6.通

3、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7.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因为《望江南》《武陵春》是词作中的经典篇章,其内容与语言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又因为每一句诗歌都是一幅画,一幅优美而又让人回味无穷的画面,所以我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既能增大课堂容量,又能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从而品味美。三、说教学程序和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借鉴教育家加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我将教学程序安排为:导入新课、整体感

4、知、精读品味、课后思考及作业巩固五大环节。  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情景导入法,用多媒体播放《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然后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先用情境激趣。不仅如此,情境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渲染的氛围中快速适应文本并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整体感知环节,我用问题导读及点拨法。先设置两个问题——“诗歌主要描写的对象是谁?她有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中感知文意。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诵读就会目标明

5、确。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为了及时得到学生感知诗意的信息反馈,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描绘诗歌内容,这样既能掌握学生对内容感知的情况,对学生的理解或肯定鼓励,或提出改进的意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第三个环节是精读品味。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为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培根也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在精读品味环节,我围绕“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人物形象及景物描写的作用”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出诗人创作的来源。比如“女主人公为谁梳洗打扮”,“一个‘罢’字说明

6、了她什么样的心情”,“一个‘独倚’又怎样的表达效果”,“斜晖脉脉水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等问题。合作探究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让学生明白创作离不开生活。第四个环节是课后思考,我设计为比较阅读。通过比较,赏析《望江南》与《武陵春》中的人物形象的异同,写作手法的异同,这样既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又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创作的生活来源与情感来源。第五个环节是作业布置。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并学以致用,我设计了选取两首词中的

7、一首,反复呤咏、体会,改写成一篇350字的抒情散文。四、说学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主,而且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不再是教师的表演有多精彩,而是学生有没有获得知识的建构,学习的能力有没有提高。因此我想重点谈谈学法的设计。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会质疑。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引用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

8、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成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些正是我引导学生学会诵读、爱上诵读的主要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步读:初读找语感,要求读准字音和句读;再读知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联想和想象,描绘出诗歌所呈现的画面;三读会赏析,要求学生在诵读中赏析”罢”“独倚”、“斜晖脉脉水悠悠”。四读能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