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趁此期末报告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

ID:42880560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_第1页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_第2页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_第3页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想趁此期末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策略性知識管理期末報告指導教授:方世杰老師企管博二R48951185沈宏谷我想趁此期末報告,將我於本學期研修策略性知識管理所接觸的全盤概要,尤其是引發我研究動機的相關主題,在此作一個綜合性的檢討與回顧,希望能透過以下的整理內容,對於各章節的精要能有所領略,同時也對我在未來的研究題材方面,有更豐富的發展空間。1.DivisionofKnowledge此主題我認為有二個相當重要的啟發重點。首先,Kogut&Zander二位學者從1992-2000年之間分別以organizingprinciples、socialcom

2、munity、(shared)identity、socialknowledge為重點主軸,從企業組織的基本面來闡述”知識”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其次,也是引起我目前研究興趣的,則是Postrel,S.(2002)“Islandofsharedknowledge:Specializationandmutualunderstandinginproblem-solvingteams”這篇文章,或許是因為與我選擇策略組之背景較相近,希望據此來衍生相關之知識管理領域的研究,所以在將知識視為創造組織競爭優勢的概念之下,組

3、織內部的專業性和相互理解,即創造知識的二大根源,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究竟對於個體專業與群體學習的策略資源選擇,何種狀況下二者的配比與協同運作組合,是最有效率的,相信對於知識資源之研究者應有相當之管理意涵,所以也就成為我目前研究的發想題目了,我以specialistcapacity與mutualunderstanding為獨立變數,探討二者在不同的強度配比下,何種組合對於某種知識策略型態是較具有適切性(fitness)的;而在知識管理策略方面,則以tacitvs.explict與explorationvs.expl

4、oitation為策略分類之構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篇中敘及的3managementrolesamongtheislands其中之一的governance也是近期在課堂上引發討論的新議題,應該也可做為將來研究的題材。2.Knowledge-basedview本章節所選讀的4篇文章均是大作,除了我已在上一段提及的Kogut&Zander(1992)之發表外,其餘3篇也各有豐富之內涵。首先,Grant,R.M.(1996)“Towardaknowledge-basedtheoryofthefirm”文中,主要以”F

5、irmasaknowledge-integrationdevice”為論點,基於個人具備學習能力(組織則否)之知識創造基本理念,強調知識之”可利用性(application)”以及”移轉困難”、”可累加性(aggregation)”、”專屬效益(appropriability)”、”個人知識之整合機制”等特性。Nonaka(1994)“Adynamictheoryoforganizationalknowledgecreation”文中,除了一般的知識與資訊、commitment之外,其著名的”知識創造螺旋”、”由

6、中往上下的管理方式”、”redundancy”等方面,均有開創性之見解。4經由這幾篇著作的理解,對於KBV基礎概念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無形中也影響了我在思考相關研究的過程中,一些基本概念的釐清。1.Organizationmemory事實上,這部分是我最不認真理解的段落,可能是探討方向並不吸引我之故。不過其中一篇關於”expertise”的文獻_Brandon&Hollongsheat(2004),“Transactivememorysystemsinorganizations:Matchingtask,expe

7、rts,andpeople”所探討的TEP(task-expertise-person)unit對於交易性知識之基本結構發展功能,對於連結不同知識領域或專業,以及知識之配置(location)指引,此一方面因為與我的研究較具關聯,所以也吸引我的興趣與理解。接著,就是與KM有較直接關聯之主題了:2.Knowledgecreation本章節所選讀的三篇文章_Hedlund(1994)、Nonaka(2000)、Gourlay(2006),以綜合其內容精要關聯性而言,大致在”知識的定義”(Nonaka主張知識是經由管理

8、者主觀且具有特殊關聯性(context-specific)的,而Gourlay則認為不同知識是由不同的行為所創造的)、”知識的型態(Nonaka的explicit與tacit觀點、Hedlund的articulated與tacit觀點、Gourlay的knowledge-how與knowledge-that觀點)”、”知識創造過程(Gourlay對Nonaka之SECI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