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8813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2
《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田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标耍求,必然牵涉到一个课程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何谓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丁•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互连网、教师的知识等;社会事件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如
2、教材、学科知识等。课程资源不是课程本身,但对丁•课程则意义重大。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识别、开发、加工和利用,才能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形成课程要素,进入课程。课程资源是新的以学牛为本的课程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将无法变成现实;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求知欲、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丁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
3、目标的实现提供资源保证,为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可能性;为学牛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人们对教育、学习的认识,发挥校外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范围,加强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的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教育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从而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探寻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为真正建立学习化
4、社会,提供必要的观念性准备。可以预见:在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模块教学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课程资源本身就蕴含并体现了某种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丁•推动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
5、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对于改进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我们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程意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其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价值张扬的意识,是师生创造力彰显的意识。(《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王一军)。多年来,我们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课程即是所教的教材,教学即是教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观
6、点,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的文本状态,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由此我们认识到,课程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进、变化、更新。例如,现在的美术教材的模块化、内容的多样化,无不体现着这种思想。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高屮美术课要改变过去注重教科本,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牛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了实现这些冃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7、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的课程提供环境。因此,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且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课程内容作用的资源,我们都要去使用。所以,课程资源应不断地贴近学牛牛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我们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第二、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和利用教材。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8、,那种将教科书视为惟一绝对的教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是不恰当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轻视或放弃教科书的任何观念和行为同样是不恰当的。(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耍(试行)〉解读》)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然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本身结构单一和落后时代。就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耍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汇集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牛、使之得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