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与做人

浅谈作文与做人

ID:42875244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作文与做人_第1页
浅谈作文与做人_第2页
浅谈作文与做人_第3页
浅谈作文与做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作文与做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作文与做人作文如做人。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把作文的训练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套路作文”、“技巧作文”等主张,还发表了有关论文,忽视了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这-观念影响下,学牛则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忽视了思想认识的训练和自身素质的砥砺,作文胡编乱造,抄袭套题,认识肤浅的现象颇为严重。如不端正作文教学的思想观念,把写作的训练和做人的训练统一起來,不仅不能提高作文水平,而・且会贻害一代人的思想养成和人格发展,失去深化认识,提高思想,发展审美观的最佳时期,造成幼稚、肤浅、造假的心理痼疾,其罪莫大焉。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

2、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重耍原则写作文反复强调,作文是一个从物——意——文的过程,也就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识相互渗透、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其中“物”即生活,它是作文的基础,“意”即作者的感受、认识,这是作文过程的关键,最后才形之于文字。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核心是一个“意”,“意”是关涉到人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的综合体。只有努力把“炼意”和“做人”紧密结合起来,把写作的过程作为锤炼思想,陶冶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才能从根木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作文教学的根本H的。如果把作文的重点放在书面形式的转化上,那不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吗?古人一向强调“意”的重要地位,一向反対轻道重

3、文,雕绘辞采,主张“文以时道”“文以载道”。汉代大学者王充在《论衡•佚文》中秉笔直呼各种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明确指出文章不是为了追求繁文丽辞。柳宗元还以他的学文章的教训告诉我们,写文章要重道。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故炳炳、务采色、套声音而以为能也。”柳宗元初学文章追求形式,后来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以后每每写文,都追求“近道”,关乎民众疾苦,发乎情之率性,写出了不朽文章。宋代学者范开在《稼轩词序》中说:“器大者声必阂,志高者意必远。”明确指出,学习写作应该从修身养性入手,而不能徒劳憔悴于章句之间。我国现代教育家也一再强

4、调作文要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叶圣陶多次指出,作文的根本点在“立诚”,并阐述道: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方法乃在自己修养,磨炼到一个'诚'字”,耍求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紧密联系起来,决不能忽视写作中思想道徳的培养。1982年,88岁高龄的叶老还专门撰写了《作文与做人》的文章,强调作文“要紧紧在乎做人”他反复强调“作文与做人的统一”。不难明确,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确立写作的训练也是“做人的训练”的观点,只冇提高了学牛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学牛的思想素质,作文水平才能有真正的提高。二、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感受能力感受是生活的信号敲打在作者心灵上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音。它以感觉器官为基础,

5、把注意力向主观情感进发,其核心是一个“情”字。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來表达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感触。一个人的感受愈丰富、愈敏锐、愈独特,他的文章也必然愈有个性。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就是因为朱自清对父亲有深深的情感,对父亲的举动有独到的感受,因而写出了感人至深的住作。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不是贫乏的、迟钝的、敏锐的,不是病态的、消沉地,而是健康的、积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牛的感受能力呢?首先,必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热爱生活的学生,他一定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热心各项

6、集体活动,积极投身到集体中去。语文实践的经验证明,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的成功的教育者,也唯有此,学生才能写好作文。其次,耍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多为他人着想,多关心别人的疾苦,激起关爱他人,同情他人的健康情感,乐他人Z所圧,忧他人Z所忧,急他人之所急。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去关爱别人,与别人同甘共苦,才能激起感情的波涛。三、培养学生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作文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一个认识能力低下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作为语文老师无疑肩负着培养学生对生活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力的任务。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引导学生从表象中悟出

7、深刻的哲理。作文的任务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的原生状推给读者,不是一般地描摹生活,而是对生活表象的挖掘、提炼。如从“回声的启示”屮可以挖掘出意蕴深刻的哲理: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怎样付出,就能得到怎样的回报。面对机遇,你付出的是积极、进取,那么,你将得到幸运女神的垂青。如果你怠惰消极,那么机遇总与你擦肩而过。这些文字,只有具有成熟思想的人才写得岀。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人和事中透视社会的风云。一个关心社会的人应当从身边现象中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