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

ID:42875051

大小:28.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_第1页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_第2页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_第3页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_第4页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摘要】对中医脾胃学说和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讨论,强调调理脾胃对体质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关键词】中医体质;健脾DOI:10.14163/j.cnki.ll-5547/r.2015.12.181脾胃学说是中医脏象学的重要内容,无论理论、临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体质理论始见于《内经》:“四季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近代对体质分类有新的研究。匡调元指出,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因

2、制宜,中医体质研究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起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体质与可调性1.1匡调元以阴阳为纲,八要(气血、寒热、燥湿、虚实)为目,将病理体质分成六型。①晦涩质:面色晦暗、唇眶色暗、体内包块、痛有定处、舌青紫;②腻滞质:面色萎黄、胸胃饱胀、痰多带下、口干不饮、舌苔腻;③燥红质:面色红赤、口噪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舌红少苔;④迟冷质:面色苍白、形寒怕冷、夜尿多、喜热饮、舌淡齿印;⑤倦?S质:面色?S白、乏力眩晕、月经淡少、手足易麻、舌质淡;⑥正常质:面色红润、胃口好、不怕冷热、大小便好、舌象正。1.2每种体质都有相适应的方剂①晦涩质:血府逐瘀汤、

3、通窍活血汤、越鞠丸;②腻滞质:二陈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蕾香正气散、四妙散;③燥红质:六味地黄丸、叶氏养胃汤、一贯煎、补心丹、清燥救肺汤;④迟冷质:金匮肾气丸、理中汤、参附汤、补肺汤;⑤倦?S质:人参养荣丸、圣愈汤、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1.3体质形成有先天因素,而后天的饮食、劳作,精神、疾病,促使体质最终形成。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质同时炼、药物干预等改变,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调整、改善病理性体质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体现着中医学“因人制宜”的思想。也是可以调整的。随着饮食起居、环境改变

4、、体育锻2脾胃的生理病理与体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运化精微。《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集注》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主肌肉和四肢,四肢肌肉都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濡养。脾运失常则生化无权,可见肌肉四肢无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化源不足,气血清阳无以实肢体,水液内停,则困倦乏力。痰饮水肿,倦?S质、腻滞质与之相关。脾主升,胃主降。脾胃气机升降有序,关系到肝之疏泄、肺之肃降功能正常。气机运动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关键所在。而脾胃

5、的升降是气机运动的核心环节。“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脾升则肝肾主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水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清而上温者,以中气之善运也。”升降失调,中气下陷,阴火上升,燥红质、晦涩质与之相关。脾统血。脾气虚弱,因虚致瘀。脾胃气虚,血运无力,必生郁阻,脾虚不摄,则血不循经而溢于经外,虽经止血仍可不得消散,亦可蓄而为瘀;脾胃阳虚,寒凝脉络,血流不畅,涩而为瘀;脾胃阴虚或肠道津亏,阴虚生内热,热煎熬津液,血流稠黏,难以流通而成瘀;脾胃内伤,运化失常,气机失宣,阻于血络,血滞成瘀等。以上各种

6、瘀血,皆因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而致。与晦涩质相关。3体质调理与健脾密切相关病理体质与脾胃失调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各种体质适应的方剂来看亦是如此。如诲涩质的越鞠丸,腻滞质的二陈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燥红质的六味地黄丸、叶氏养胃汤,迟冷质的金匮肾气丸、理中汤、参附汤,倦?s质的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今人对脾胃与体质也多有研究。例如潘佩光等研究中医学对脾胃学说及气虚体质的认识,结合近几年来学者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成果,探讨气虚体质的特征及先天、后天与气虚体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脾胃学说与气虚体质的关系及调补后天对改善气虚体质

7、的影响。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元气的盛衰、生机的活跃,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气虚体质的发生与否。王东坡等研究显示,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为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与痰湿相关疾病。对痰湿体质进行综合调理是防治痰湿体质易患疾病的基础和有效手段。痰湿体质的综合调理以因人制宜,标本兼顾为原则;服用健脾益气、化痰祛湿中药以及注重日常养生保健是调理痰湿体质的有效方法。中药以化痰祛湿方为调理痰湿体质的基本方,并根据体质兼夹随证加减;合理调节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痰湿体质者养生保健的主要方面。朱凌凌等通

8、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理清“脾统血”理论源流。综述近几年国内相关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证实脾不统血与凝血因子结构、活性改变,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