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

ID:42871592

大小:1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_第1页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_第2页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_第3页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_第4页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应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这种“支撑”和“条件”;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精神力量。关键词:文化正能量;文化记忆;文化沃土一、深厚而强劲的文化正能量中华文化洋溢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阳刚色彩和奋进精神,坚信“万物皆备于我”,人是天地万物主宰,人有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在改变世界的实践中,定会赢得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种乐观和进取精神,成为我们民族勇

2、往直前的内在动力。中华文化这种自强、忧患、担当的禀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推动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这是我们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伟大推动力,是一种强劲而深厚的正能量。二、浩然正气的人格感召力量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所谓“中国的脊梁”,正是中华文化中浩然正气的人格结晶。这种人格有着神圣而至纯的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不计

3、功名利害,先义后利,不以个人得失为计,而以追求真理;这种人格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经得起其体肤之饥、筋骨之苦的考验,承受得起失败和磨难的打击,不向艰难困苦低头,永不放弃自己的责任与追求。中华文化中的浩然之气,赋予我们民族以正气和豪情,也哺育了无数仁人志人。他们的正气,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想到他们的英雄事迹,会令人激动与向往,鼓舞我们堂堂做人,使我们永远“不缺钙”,并充满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三、自豪的文化记忆所谓自豪的文化记忆,借用宋代著名哲学家邵雍一句诗来表达就是「'一乐生中国”。生在中国,所以有快乐和荣耀

4、,因为这是一个文明之都,礼仪之邦。历史上,中国往往就是文化的象征,是诗书礼乐的化身,华夏与四夷的区别,正在有无“诗书礼乐法度”。这种辨别和记忆,使古代先哲,严辨夷、夏界线,欢迎夷入夏,但坚决反对夏沦为夷。这里不是种姓之偏见,实是维护文明的关切,其本质是出于“文化中国”的自豪感。历经岁月的沉浸和磨历,这种文化记忆日益深刻,其吸引力也更强,使人萦怀难释。汉代苏武匈奴绝域多年牧羊,但始终心怀故国;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优秀知识分子,抛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故国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也是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乐生中国,还体现

5、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人类文明发源和成长的重要摇篮。雅斯贝尔斯先生在其所创立的人类文明“轴心说”理论中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为此轴心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代表,这一时代所创立的思想和文化,成为后世文明之源,后人要不断回望,以从中寻找新问题的求解线索和答案。确实,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明昌盛,百家纷涌,诸子争鸣,形成了一个伟大的学术繁荣时代。先圣的思想和理论,开启了后人的思绪,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当然,“中国的轴心时代”令人骄傲,而秦汉以降的“后轴心时代”的文明成就,同样令人陶醉和自豪。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6、小说等等,灿若群星,让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而古代先哲在天人关系、在仁爱哲学、在和谐理论等等领域上的无数独创性的思考,不仅是华夏子孙的宝贵思想资源,也成为当今西方圣贤竞相致意的文化宝库。远古的哲人、思想和唐诗宋词,已然成为我们的文化符号,它们不仅赋予我们骄傲的文化记忆,也给予我们“丰厚的滋养”,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华文化是我们各得其所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生息和成长的“文化沃土”,也是我们永不迷失、永不失据的“文化之根”。中华民族有

7、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它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环顾全球,罕有其匹。这是沐浴这一文化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一种独有的、充满文明成就感的骄傲文化记忆。这一记忆不仅说明我们是华夏子孙,共享一种文化身份符号,更是一种伟大文明的领受者和传承者,“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骄傲的文化记忆,既使我们热爱这一文化;又将激励华夏儿女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在这个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世界上,我们的文化给我们以信心,给我们以信念,给我们以“精气神”。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

8、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应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这种“支撑”和“条件”;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应用传统文化点亮学员心灵,用经典名著熏陶学员情操,让传统文化的花朵盛开在教学的园地中。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的融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改革和完善语文教学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的融合,必定会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