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半生缘》的改编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

ID:42870480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_第1页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_第2页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_第3页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半生缘》的改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半生缘》的改编浅谈《半生缘》的改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1994年,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1997年,许鞍华的《半生缘));1998年,侯孝贤的《海上花》。在谈到对于名著的电影改编时,著名导演谢铁骊说了四个“尊重”:一是耍尊重名著的思想内涵;二是要尊重原著的时代背景;三是要尊重主要人物的塑造,对名著不能

2、任意增删主要角色,次要角色可以;四是要尊重原著的艺术风格。电影《半生缘》(1997年)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这是许鞍华第二次改编张爱玲的作品,这部影片的主题风格及人物等因忠实于原著而被观众认可。影片通过一对有缘无分的恋人所构成的遗憾来展示一个永恒的人生悲剧,伤感的情调贯穿始终,影片中许鞍华融入了她对人生苍凉的提示和理解。主题及风格张爱玲的小说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综观这些爱情故事,虽没有什么特別复朵离奇的情节,但读来总觉惊心动魄,这是因为透过爱情的皮,让读者看到了那些血淋淋的苍白渺小的、自私与空虚的,还有那恬

3、不知耻的愚蠢的灵魂。但是在《半生缘》这部小说屮,沈世钧与顾曼桢的爱情却不一样,他们是张爱玲笔下第一对平凡的、健康积极的、可以走在阳光下的恋人,他们的爱情自然鲜活、真实芬芳。虽然世钧有时显得软弱,曼桢有时太过理智,但他们心里没有阴暗的角落。张爱玲不满足于写一对好人的平凡爱情,她始终耍在普通人身上找传奇,于是故事中一只“野兽”终于从阴影中走出来,平淡但美丽的爱情故事成为一个残酷的传奇在小说《半生缘》里,张爱玲幽幽地讲述了一个平淡而感伤的故事,一个“淡”字可以精确地说出《半生缘》的风格。小说通过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反

4、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I口上海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是张爱玲的风格,平淡无奇,就像每天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爱情故事一样,影片以一•种上海特有的荒凉静默的气味表现了两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爱情。小说通俗而易懂,不以深刻见长,真应了张爱玲所说的:浮雕也是一种艺术啊。许鞍华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拍摄了两部故事片《倾城Z恋》和《半生缘》,这两部影片都从不同程度上显示了许鞍华驾驭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影片的精湛功力。1983年的影片《倾城Z恋》成为20世纪80年代香港难得的言情片佳作之一。但在后來许鞍华乂拍张爱玲的《

5、半生缘》吋,她对自己早前的《倾城之恋》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倾城Z恋》我是根本拍错了。我一直想把它拍成大制作,但其实应该是小制作,这个戏其实是个喜剧,黑色喜剧,两个人在感情上捉迷藏,我应该专注在这个地方,但我没这样做……”她认为口己当时对张爱玲的作品领悟不够,而且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感觉,因此遗憾颇多。现在她才明白拍张爱玲的作品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原著,拍出原著的神韵,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张爱玲的原著精髓有极深的领悟。电影《半丰缘》中,许鞍华导演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原著中爱情的主题以及通俗、家常的艺术风格,相当精巧

6、地把张爱玲的文字转化为影像,将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表现得平实而乂感人。影片的叙事节奏从容不迫、有条不紊,颇有大家风范;精心的构图、巧妙的布光、考究的画面和音效,营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浮世绘。电影成功地再现了张爱玲原著中的场景,力图让人物生活在符合角色身份的、散发着H常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差不多每个场面都忠于原著,成功地再现了每个情景的微妙之处。同时影片还注重描绘人物细微的心理,拍出了怀旧的情调和人生的苍凉,伤感的情调贯穿始终。那人&如梦的感觉、无可挽回的无奈与迷茫,都体现了导演许鞍华对张爱玲式“苍凉

7、”的透视。时空背景任何故事都有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如何交代故事发生的吋空背景呢?小说《半生缘》的故事始自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时间跨度很大。在小说当中有关国家历史的指涉是较琐碎的,只在第十五章告诉读者“八一三抗战开始的时候……”。在电影中,许鞍华导演处理有关时代的标记,也就只有电影开始吋打上的中、英文双语的字幕“上海一九三O年”和“Shanghai1930’s”oZ后,电影中有关历史时间的印记无影无踪,上海实景的空间取代了吋间。这个影像文本编织而成的“上海”,只是一个光影浮面,不带半点国家

8、大叙述的历史记忆。在影片中,对小说《半生缘》里那些零碎的抗战指涉,也都抹除净尽。那么,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半生缘》是许鞍华1983年就想拍的一部戏,但因当吋香港政府不允许回内地取景,而她认为如果《半生缘》没有弄巷之景便会美中不足,搭棚取景显得失真,所以只有暂吋放弃,直至1997年才搬上银幕,中间的过程是十四个年头。许鞍华对《半生缘》的改编没有将《十八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