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016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编校合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编校合一”当前图书的质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文字差错率高,这是由于这些年图书市场放开,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出版部门在思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质量管理上偏重图书选题和印装质量的管理,忽视编校质量的管理而造成的。一些出版单位为了精简编制,不再设专职的校对岗位,实行“编校合一”,取消了原来的“三校一读”制度,一本书稿由编辑一人承担编校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编校合一”的优劣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取决于校对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当原稿与校样之间的异同成为差错的主流时,编校必须实行分流,由校对人员全力解决“异同S当原稿的是非成为出版差错的主要矛盾时,编校就必须合…,由编辑解决原
2、稿的是非问题。就笔者从事校对、编辑工作的体会来说,我觉得编校合一不是人为地将编辑与校对工作机械地合并,而应是要根据书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编校合一,还是编校分开,从而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图书质量。一、编辑与校对的关系1•编辑与校对的关系是同源、分流、合作和同归(1)同源。编辑与校对是完善书刊编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整体,在我国古代,编辑称“编纂”或“编修”,校对称“校僦”或“校勘”。编辑的职责为收集材料并整理成书,校对的职责为比勘书籍(版本)文字、篇章的异同,矫正其讹误,力求书稿的完整、准确。两者虽有分工,但都是书刊编辑的组成部分。(2)分流。编校分流是出版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出版集
3、约化的表现,是历史的进步。从理论上说,出版的社会分工适应了活字印刷技术的要求。一方面使编辑人员摆脱繁重的校对事务,集中精力研究编辑业务;另一方面也使校对专业的方法和技术更加完善,使校对更好地发挥延续和完善编辑工作的作用O(3)合作。虽然校対工作从编辑工作中分离出来了,但校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并未改变。(4)同归。校对与编辑的日的是一致的,即尽力发现和改正校样中存在的政治性、文字性及版式等方面的差错,保证出版的图书具有较高的质量。2.现代图书校对与图书编辑也存在明显的区别(1)工作对象不同。编辑以作者提供的书稿为对象,校对则以编辑加工过的定稿和排录的校样为对象。(2)工作
4、手段不同。编辑通过策划、择优、加工等手段来提高书稿和清样的质量,校对则是通过校异同和校是非来完善书稿质量。(3)工序的前后不同。编辑属于出版的前期工序,校对属于岀版的后期工序,是编辑的延续。(4)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编辑侧重从宏观上对图书选题的策划和书稿内容质量的鉴别以及必要的文字加工,校对侧重从微观上校正排录的差错和发现原稿的是非。二、编辑人员的优势1.思想政治素质高编辑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还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出版管理条例,熟悉编辑加工屮的文字、符号、标点的规范耍求。编辑是图书出版的第一把关人,在稿件的策划、组织、选择、审读、加丁过程中扮
5、演着重要角色。2•策划、组稿能力强编辑对市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抓住热点,做好市场调查。经常跑书店,看看市面上最新出了什么,什么书好卖,卖点在哪里,琢磨别人的书名、封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尽最人努力寻找到理想的选题,做出热销的好书。2.业务水平高(1)对图书的整体掌控能力强。与作者沟通得比较多,在书稿中就贯穿了编辑的思想和要求,所以在排版、编辑加工的过程屮,随处可见编辑智慧的闪光点。编辑不仅要有过硬的编辑加工能力,而且还要钻研相关的学科领域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才能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6、(2)创新意识强。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不仅是来自技术或外部形式的,更重耍的是思维观念的创新。传统的编辑工作,相当于制造业的“来料加工”,作者提供什么样的书稿,就出版什么样的图书,编辑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最大的不同是不仅仅会坐在编辑部编稿子,而且还要从事策划、组稿、印制,后期宣传等相关工作,几乎每个环节都有编辑的参与。三、校对人员的优势1・校对具有的两大功能(1)校异同:是指原稿与校样之间有异处时,以原稿为标准,对照校样,并改正过来,使校样与原稿完全相同。校样与原稿相异,是录排时出现技术性差错所引起的,除文字异同外,还有标点符号、图表、字体、字号、公式、版面格式等
7、的异同。校异同的功能就是消灭排版或录入过程中发牛的一切差错,保障原稿的原貌、质量和价值不受损害。要真正做到与原稿毫无差异,至少要有两三个校次才能保证质量。(2)校是非:即发现原稿中的差错,其功能是补救编辑Z不足。按道理,定稿就应该是无差错的原稿,但事实上原稿仍然存在差错。原稿的修改属于编辑的功能,校对只能用铅笔质疑,不能用蓝色或红色等色笔改动,这是校是非的原则。原稿差错是目前造成差错率高的主要原因,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关键是强化校对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