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

ID:42868249

大小:53.5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1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_第1页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_第2页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_第3页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_第4页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人口的犯罪特点及预防对策内容摘要(4号黑体):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要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应加强流动人口的文化、道德规范、法制、基本技能及健康心理教育,从主体上进行预防与控制。(小4号楷体,15•倍行距)关键词(4号黑体):流动人口犯罪主体预控制(小4号楷体,1.5倍行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区间、城乡间的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的激增,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与此同时,人口流动的频繁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消极的不稳定因素。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犯罪也

2、在增加。流动人口经常实號的犯罪有:盗窃、抢夺、抢劫、卖淫、强奸、杀人、赌博,并使流入地的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据一些省、市统计,在城市中发生的刑事案件,其作案成员约有半数以上来自农民,就盗窃犯罪而言,流动人口作案高达70%-80%。[1]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全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流动人口的概念流动人口有两个特征:1、离开其常住户口所在地;2、到其他地方暂住,即以“人户分离”作为判断某一地区的人口是否属于流动人口的标准。因此,本文将流动人口界定为“现居地与其常住户口所在地不一致的人员的总称”。或者说,流动人口是“现居地不是其常住户口所在地

3、的人员J由于在中国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的犯罪行为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因此,更加准确的说,流动人口应是“现居地不是不是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中国公民”。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的区别是:流动人口的常住地不变,而迁移人口则改变了常住地。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的区别是: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地市区或乡、镇到其他地区居住三日以上的人员。因此流动人口包括暂住人口,暂住人口仅为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区别:在本文中,外来人口的外延与流动人口重合,只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流动人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流动人口是有规律的。中国流动人口产生的原因可以通过推一拉理论得

4、到解释。第一,城乡利益差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最基本动因,即城市的拉力;第二,政策的逐渐放宽扫除了部分中间障碍;第三,农村是推力。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得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可能。我国的流动人口正处在工业革命早期社会转变阶段,流动人口的模式可以分为刘易斯模式,费一拉尼斯模式,投资一效益模式和托达罗模式。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评价应该客观公正,流动人口既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带来消极因素。其中带来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十分严重。一.流动人口犯罪现象近些年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流入中心城市和经济比

5、较发达的城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北上南下的流动人口潮,深圳市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已占全部刑事案件的90%以上。经调查,截止至2004年10月底,深圳市在押罪犯四千五百名,其中外省籍罪犯达三千七百八十多名,而且,外来流动人员犯罪的绝对数量和犯罪比率皆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幅较大,至2004年,其所占比例为96.2%。这说明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已相当突出,并逐步成为社会安全隐患的重点,解决这个问题刻不容缓。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也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这种规律和特点对于

6、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发挥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以侵财型案件为主,抢劫案超过盗窃案跃居首位流动人口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水平较低。这些人到了当地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住诱惑,同时又好吃懒做,贪图一夜致富,为了获取钱财,改变生活现状,他们能偷则偷、能骗则骗、能抢则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从犯罪的成功机率和风险性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犯罪成功机率相对较高,刑罚又相对较轻,所以流动人口犯罪分子选择盗窃、抢劫、诈骗作案的居多。从笔者所在基层检察院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流动人口实施的犯罪,涉及抢劫案件的109人,涉及盗窃案件的67人

7、,涉及诈骗案件的34人,这三类案件占了受案总数的80%还多,而且参与抢劫的总人数已远远超过盗窃总人数,反映出流动人口侵财型犯罪已由传统的秘密窃取向采取暴力、胁迫手段强行劫取转变。(二)犯罪目标随机、盲目,手段残忍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网吧以及城镇乡村,寻找作案目标,捕捉犯罪时机。他们为了既易于寻找、选择犯罪对象又便于逃避法律惩处,往往东游西荡,作案后即逃跑,异地销赃。而其作案目标的随意性既可能是见财起意,也可能是见色起心,可能起初只是想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