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59541
大小:5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二、腰椎穿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穿刺术(lumbarpuncture)是用腰穿针经腰椎间隙刺入椎管内的一种诊疗技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有重要意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以及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适应证】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变性、脱髓鞘疾病;2.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扫描阴性者;3. 某些颅内肿瘤;4. 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病变;5. 原因未明的昏迷、抽搐;6. 椎管造影;7. 某些疾病的椎管内注射给药和减压引流治疗;8.
2、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9. 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10. 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禁忌证】1. 颅内高压有可能形成脑疝者;2. 怀疑后颅窝肿瘤;3. 有颅底骨折并脑脊液漏者;4. 穿刺部位皮肤及脊柱有感染者,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5. 有出血倾向者;6. 垂危、休克或躁动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7. 全身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不宜穿刺,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 高位颈段脊髓肿
3、瘤,腰穿后可致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器械准备】腰椎穿刺模型(图2-1-14)、腰椎穿刺包(包括消毒孔巾、6号和7号腰穿针各1枚、玻璃测压管、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5ml和10ml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椅子1把。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灭菌试管。如需腰椎穿刺注射药物,应准备好所需药物及注射器。 图2-1-14腰椎穿刺模型 图2-1-15腰椎穿刺位置 图2-1-16
4、腰椎穿刺点及角度图 【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史,穿刺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有无视乳头水肿。2.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腰椎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操作步骤】1.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脊柱尽量靠近床边,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尽量使腰椎后凸,拉大椎间隙,以利进针。2.穿刺点定位: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最为适宜,相当于L4棘突或L3~4棘突间隙。通常选择L3~4
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油性画线笔在皮肤上作标记(图2-1-15)。如果在L3~4棘突间隙穿刺失败,可改在上或下一椎间隙进行。3.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并铺消毒孔巾。4.局部麻醉:持5ml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Lidocaine)5ml,持针(针尖斜面向上)在穿刺点斜刺入皮内,注射利多卡因至形成橘皮样隆起的皮丘(5mm),然后用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在拔出针头前注意穿刺的深度。5.腰椎穿刺(图2-1-16):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避免
6、穿刺点移位,右手持腰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针尖斜面朝向头部刺入皮下后,要从正面及侧面察看进针方向是否正确,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针头稍斜向头部,缓慢刺入(成人4~6cm,儿童2~4cm)。针头穿过韧带时有一定的阻力感,当阻力突然降低时,提示针已穿过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将针芯慢慢拨出,可见脑脊液流出。6.测压:接上测压管测量颅内压力,要求患者全身放松,双下肢和颈部略伸展,平静呼吸,可见测压管内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40~50滴/min)。7.奎肯试验(Queckenstedttest):又称压
7、颈试验,其意义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压颈试验前应先作压腹试验,由助手用拳压患者腹部持续20秒,脑脊液压力即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如迅速下降至原水平,证明腰穿针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压颈试验方法:由助手先后分别压迫左右颈静脉,然后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每次压迫10秒。正常时压迫一侧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压颈时压力不上升(完全性梗阻),或压力上升、下降缓慢(部分性梗阻),称为压颈试验阳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