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

ID:42851945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_第1页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_第2页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_第3页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复习——分析论述层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语段的论述层次教学忖标:1、理解句意,筛选关键诃,划分层次。2、在划分层次的基础上准确概括层意。一、简例引导:划分层次语段一:其实完美本身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完美是八月十五一轮圆满的明月,完美是白璧无瑕的一支岀水芙蓉,它激发人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它深深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然而,这刀是水中刀,这花是镜中花,多少人受了“完美”的诱惑,踏上一条没有终点的道路,最终失足于心灵的沼泽。(《走出完美的谋区》)请用斜线“/”划出层次,并说明理由:语段二“快”有利也有弊,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快则快,但该慢吋则

2、一定要慢。心理学家告诫我们:请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请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清闲,过随遇而安的卞活,就能开心许多。我强调慢的智慧不是要否定“快”,并非拖拉、散漫、懒惰。“慢”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随意、细致而浪漫的生活方式。这种“慢”并非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口然、轻松和谐的意境。(《快与慢》)请用斜线“/”划出层次,并说明理山:语段三:“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喩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

3、战死了,不再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口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现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竞是战上,完美的苍蝇也终竞不过是苍蝇。”(鲁迅《战丄和苍蝇》)请用斜线"/”划出层次,并说明理由:二、真题演练:概括层意2014年江苏卷论述类文本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笫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屮之犬,而是较为广阔的大地;第三个层次

4、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漁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Z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中国価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乂有何不可?小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

5、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朱良志《乾坤草亭》)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2012年江苏卷论述类文本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木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粹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人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

6、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伦廓。我们现代生活屮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刊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止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Z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了,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了的。(伍尔芙《笑的价值》)请简要

7、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三、习作赏析:修改层次作文题:你喜欢大海,因为它无边无际;我不喜欢大海,也是因为它无边无际。(法国电影《夜莺》中的台词)习作: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仁者见仁,钢者见智”,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情感有很人关系。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了就是一粒沙了。而在诗人的眼中,一粒沙了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滴水珠便可折射整个世界。刀本是沉寂的,但广大的古代诗人却赋予了月亮活力和生命。在王维诗中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诗:“人牛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

8、:“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词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留有余香。但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们对月亮的态度是不同的:王维的安闲、李白的豪迈、苏轼的旷达。也正是如此,冇人喜出,冇人芯春;冇人伤时,更冇人感时。感情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我眼中的哈姆莱特》)请分析这个语段的论述层次。可否进-步修改使层次更清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