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

ID:42845396

大小:2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2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_第1页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_第2页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_第3页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_第4页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孔子墓前闹文字笑话(汉字故事)杨立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5月10日第10版)•<、八芳三左一。亠三二二二图一:山东曲阜孔林屮的孔子墓碑甲骨文金文小叢隶书楷书i王I王王图二甲骨文金文小叢隶书楷书丰王壬玉玉图三工王小篆“王”小篆“玉图四儿年前,我与家人去山东曲阜旅游。在孔林孔子墓前,就听一位导游指着墓前一通高大的墓碑说:“大家注意没有,孔子墓碑前有一道矮墙,将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遮去了一部分,只露岀'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底下的一横不见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历代帝王祭拜孔子时不能二王对拜,孔子的后人故意嘱咐

2、工匠把'王'字的一竖拉得特别长,这样皇帝来祭祀孔子的时候,从正面就看不出来是个'王'字,而是'干'字了。”我闻之不禁愕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一在至圣先师孔子墓前竟发生此等文字笑话!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于史有据,仅就“王”字的书写而言,就甚为荒谬。因为墓碑上的字体为小篆,如果“王”字的一竖不拉长,那就不是个“王”字,而成了“玉”字了。现在的孔子墓碑系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碑阳“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八个篆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黄养正所书。黄养正官至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以书法著称朝野,当时的宫殿榜署及国子监题名多出其手

3、,因此对于书碑者的身份和水平我们不应有任何怀疑。为了区分“王”和“玉”字,我们有必要从字源、字形上对它们进行一番分析比较。“王”的字形演变:(见图二)“玉”的字形演变:(见图三)从上而两字的字形演变可以看出,在甲骨文屮,“王”和“玉”的区别很大,“王”字像一个挺立在大地上的人形,表示君王的唯我独尊和不可一世;而“玉”字是三横加一竖,竖画上下出头,表示一根绳子穿系住美丽的玉片,就像出土的新石器吋期的玉串饰一样。金文中,两字都变成了三横一竖,“玉”字的三横比较均匀,竖画也不上下出头了;而“王”字的下面一横很有特点,为斧钺之形,象征王者

4、的权威。小篆中,“王”字的三横与“玉”字一样都比较均匀,不同的是,“玉”字的一竖上下等距,而“王”字的一竖上短下长。到了隶书和楷书,两字的三横一竖别无二致,三横间的距离也都相等,唯一不同是“玉”字的右下方加了一点,意为玉上的瑕疵,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习见的“王”字和“玉”字了。“王”和“玉”均为《说文解字》部首,下图中的小篆“王”和“玉”摘自现代书法篆刻家王福庵所书的《说文部首》,该帖向为学篆范本。大家看“王”字的一竖下端拉得特别长,与“玉”字形成了鲜明对比。(见图四)由此我们知道,小篆“王”和“玉”虽均为三横一竖,却大异其趣,大有讲

5、究。三横之间等距离的为“玉”,而第三横距第二横较远的是“王”。关于“王”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卷)通之者,王也。”意思是说,三横代表天地人,而贯逋天地人的就是王,这种解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对此,唐代李阳冰注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Z义。”关于“玉”字,《说文解字》释为:“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意思是说,“玉”字的三横像三块玉片连接在一起,一竖表示穿玉的绳子。李阳冰注F1:“三画正均如贯玉也。”另外,汉

6、字偏旁部首屮有个极常见的偏旁“王”,很多人都称Z为“王字旁”,其实正确的说法应为“斜玉旁”。诸如玲、球、环、玷、理、现、玩、珍、珠、瑕、班、琼、瑶、瑾、瑜等,都是和“玉”有关的字,与表示权利的“王”没有任何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孔子墓碑上的“王”字应为小篆的规范化书写,绝无任何特异Z处。因此,有关孔子墓碑的传说,矮墙遮挡Z说姑且存而不论,所谓“王”字刻意拉长的说法绝对是虚妄之谈!中华文明独立完整影响深远——谈谈屮华文明的儿个特点(下)单霁翔《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5月10H第10版)藏族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7、中国古代四人发明蔡伦造纸(漫画)我国传统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近二三十年來,我国传统文化己经为许多西方学者所重视。西方学者在对口身文化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❶中华文明的整体性中华文明的形成既是多元的,也是一体的,即所谓“多元一体化”。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它既是指生活在我国的各民族共同建造的国家,又是今天在我国领域内56个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一个我屮有你、你屮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屮华文明的演进过程,

8、首先是多元文明的融合,是互相整合,而不是互相灭绝。屮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隔阻,是靠文化思想和文字为纽带,维系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整体性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华文明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