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形齿联轴器分析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

ID:42842319

大小:9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3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_第1页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_第2页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_第3页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_第4页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鼓形齿联轴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冷轧机板形辐鼓形齿联轴器分析1.引言因轧机厚度波动限制轧机产能且经常引发断带问题,经驻北京西马克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现场诊断处理,确定故障原因为:板形楹与驱动电机之间的鼓形齿联轴器的齿间隙过大引起。在更换齿间隙较小的鼓形齿联轴器后,通过电气作业区、轧钢作业区反馈的情况看轧机厚度波动状况明显减小。由此,鼓形齿联轴器侧间隙达到多大值时会影响板形規的转速测定、联轴器侧间隙如何影响板形棍转速,成为需要进一步分析探讨的问题。2.鼓形齿联轴器的结构及特点鼓形齿联轴器形状尺寸小、承载能力大、在高速下工作可靠。鼓形齿联轴器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印刷、水泵、风机、运输等机械

2、领域。其显著特点是:一是补偿机能好,因为外齿轴套为鼓形齿,联轴器工作时可避免内外齿棱角接触,两轴轴线角位移在2〜3。时也能可靠的工作。二是能承受重载及冲击载荷,在相同角位移情况下能承受更大载荷。三是效率高,可达0.99O四是密封性好,使用可靠,装卸、维护利便。鼓形齿联轴器由内齿套、外齿轴套、护盖、油封、润滑油孔等组成。见下图:鼓形齿联轴器示意图1.鼓形齿联轴器侧间隙实测经过详细了解西马克现场服务人员故障排查处理的过程,得知测量棍的鼓形齿联轴器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传递速度,并非像一般机械设备上的联轴器用于传递扭矩,此处使用的鼓形齿联轴器传递的扭矩在髙速稳态时只有0

3、.04kNm,其设计制造精度要求高于普通传递扭矩的联轴器。冷轧机投用以来,由于机械维护人员不了解其它专业相关精度控制的要求,此前机械人员均按传递扭矩联轴器的使用要求和标准进行维护保养。鼓形齿联轴器的内外齿啮合后必须留有一定的侧间隙,以保证齿轮副的正常工作,避免因安装误差和工作温度升高引起热膨胀变形卡死。同时需要控制其最大侧间隙,以避免变速转动时齿间产生撞击,增大噪音,加剧齿面磨损,影响其寿命。由于西马克在图纸中没有给出鼓形齿联轴器的齿侧间隙允许误差,也没有给出极限使用侧间隙的值。国内文献检索不到鼓形齿联轴器仅仅作为传递速度的联轴器使用时的相关技术要求。目前,

4、我们只能结合使用情况,通过实测估计极限侧间隙的许用值。通过对拆卸下后的旧联轴器(国内加工件,在线使用约2年)使用百分表测弦法测量鼓形齿侧间隙,发现齿侧间隙最大为0.25mmo用同样方法对国外进口新鼓形齿联轴器的侧间隙测量,侧间隙为0.05-0.07mmo测量二次更换下来的国产备件(在线使用10天),侧间隙为0.15mmo通过在线使用情况可以确定,侧间隙为0.15mm时,能够满足对板形棍实时转速的测定。由此,可以将鼓形齿联轴器的使用极限侧间隙确定为不大于0.15mm。超出此值后,应更换。至于鼓形齿联轴器作为传递速度的联轴器使用时的实际许用值,可通过技术交流要求

5、西马克对此类联轴器给出详细的技术说明。1.侧间隙对转速的影响分析4.1理论计算分析由自动化部提供的数据得知,轧机正常进行加减速时的最大加速度为a=0.6m/so根据实际测得的鼓形齿联轴器齿间最大侧间隙s二0.25mm,可计算出轧机在加减速开始时,测速电机的速度响应时间(因有间隙,主动轴转动0.25mm,消除间隙与从动轴接触所用的时间)o根据位移加速度公式:s=v()t+O.其中:s=0.25mma=0.6m/s=600mm/sv()=0(假设初速度为零)则:0.25=0.5X600Xt2t2=1/1200t~0・029s=29ms通过假设初速度为零得到的计算

6、结果,似乎与西马克(王晓伟)由计算机数据处理后认定为“有阻尼机械波”的周期(30ms)相符。但实际并非如此,事实上轧机产生厚度波动时,初速度v()不可能为零。若按初速度:v0=lm/s(每分钟60米)加速度:a=0.6m/s二600mm/s计算结果为:t^O.25ms若按初速度:v0=lm/s(每分钟60米)加速度:a=0.lm/s=100mm/s计算结果为:t^O.25ms若按初速度:Vo=lOm/s(每分钟600米)计算出的响应时间,监测装置监测不到可以忽略不计。由计算可知,鼓形齿联轴器啮合侧隙产生的速度波动没有周期性。由此,可以推断鼓形齿联轴器0.25

7、mm的间隙对板形棍测速基本没有影响。4・2使用西马克(王晓伟)结论验证分析4.1结论可以用西马克(王晓伟)给出的计算依据“检查换下的联轴器,电机侧部件已经能够大幅圆周方向相对转动,可以明显的听到撞击声,放大到313mm的辐径上,该相对转动粗略估算达2mm”中的数据验证。若按最大折算间隙s=2mm代入上式验证波动周期。计算结果分别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时:t^82ms初速度为lm/s、加速度最大时:t~2ins初速度为10m/s(带钢轧制速度每分钟600米)时:t~0.2ms与西马克作为判断依据的图像不符。无法用机械运动的方法解释西马克结论。4.3使用板形辗

8、编码器验证分析4.1结论可以用板形棍编码器的结构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