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41553
大小:90.0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3
《高考试题分析(朱耿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72009山东咼考语文试题分析第一部分:第三和第四大题山东高考《考试说明》分析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属于“必考内容”里的“古代诗文阅读”部分,2007、2008、2009三年的考试要求完全相同。考杳的都是六个能力层级的前四个层级: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识记Ao附《考试说明》: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屮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贝I」、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丽置、成
2、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耍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屮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分析一、总体分析(_)选文出处及体裁:07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晋书•王戎列传》,所选材料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Zill东临沂人工戎的传记;08年文言文阅读材料是山东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张诚》,体裁为小说;09年文言文阅读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以记叙为
3、主的儿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山东高考文言文选择材料的特点:1•选文的出处,避熟就生,避开了《史记》《汉书》等,材料的选择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选文关注与山东有关的作者的作品或与山东有关的人物、事件。3.选文全为记叙性材料,包括传记、小说、故事。高考复习时,可以侧重选择作者或人物、事件与山东冇关的记叙性文言文阅读材料。(二)试题结构与分值:均为4个选择题和2或3个文言文翻译题,分值均为22分。从全国來看,除了上海两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分值29分外,山东位居笫二,足见文言文阅读在山东试卷中的分量。二、考点分析(一)试卷第9小题分析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理解常
4、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2.设题特点:命题人紧紧把握住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屮的含义”,能力层级理解(B)这一层面上,所考查实词均为常见常用词,绝人部分在课文中学过;均为多义词,活用词时冇涉及;均为单音节词。并仇均是选出释义错误的选项。1.失误分析: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灵活迁移运用。08年C选项: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其实,高屮课木就有例句:“以小易人,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恶,怎么。再例:“若夫乘天地Z正,而御六气Z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战!”(《逍遥游》)译
5、文: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恶,什么。此题出现错误,原因之一就是课本上学过的知识没有牢固地掌握,或者,记住了课本上的句子,但不能灵活迁移到课外的材料上。第二: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別。高考重点考查的是后两类。这两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來看,又町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悄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牛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例如09年D选
6、项:过而击之也过:经过。“过”,古汉语冇以下常用义项: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超越。过分。③错谋,过失。犯错谋。④访,探望。而“过”的最常用的今义是“经过”。此题出现错误,原因之一就是将它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第三:不能根据具体语境推断。例如07年D选项: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上文说到南郡太导刘肇用五十端筒中细布贿赂王戎,王戎被司隶纠劾,既然被“纠幼”,就不是犯罪不犯罪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定罪的问题。根据语境推断词义,使实词的解释合情合理,是一项十分重耍的能力。笫四: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
7、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片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釋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例如07年的“奇”和08年的“饵”。虽然这两年试题未在这个方面设置错误选项,但是,这也是文言文实词考查的重要考点。例如2008年全国卷一“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檄:用檄文征召、晓谕,名词用为动词),2008年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计:计策”■(计:谋划,名词用为动词)第五: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口J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
8、一个双音词札I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