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常规

危重症护理常规

ID:42828051

大小:6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2

危重症护理常规_第1页
危重症护理常规_第2页
危重症护理常规_第3页
危重症护理常规_第4页
危重症护理常规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重症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部内容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休克护理常规【概述】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护理措施】评估:1.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2.神志及表情。3.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及肢端冷湿程度。4.口唇颜色。5.甲床的颜色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6.周围静脉及颈静脉有否塌陷。7.尿量。护理要点:1.体位平卧位或头和下肢抬高30度体位交替使用。心源性休克有呼吸困难者,床头抬高30-45度。2.按上述病情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变化。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和用药。4.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协助医生做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5.对创伤性、出血性休克者,应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与制动骨折部位等紧急处理。需手术者,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6.对过敏性休克者,应按医嘱立即注射肾上腺素。7.对感染性休克有高热者,宜采用物理降温,并按高热病人护理指南执行。8.对心源性休克者,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要点中有关内容执行。9.按医嘱执行其他紧急处理、对症处理和治疗。10.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协助医生测量中心静脉压。11.按时测量尿量,必要时可留置尿管,随时监测。12.注意保暖,减少搬动,预防压疮,加强安全护理。13.填写好护理记录单,包括生命体征、

3、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出入液量,并按时进行小结和总结。14.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给与安慰,做好心理护理。呼吸衰竭护理常规【概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小于8kPa(60mmHg)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于6.7kPa(50mmHg)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根据起病急缓,呼吸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但二者之间尚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一般而言,急性呼吸衰竭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迅速发生,患者既往呼吸功能多正常,因某种突发原因如异物吸入、吸入有害气体、镇静药中毒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机体尚未完全代偿。而慢性呼吸衰

4、竭在数日或更长时间内缓慢发展,机体产生相应的一系列代偿性改变(如HCO3-增高)。【护理措施】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2)胸闷、呼吸困难、喘息、发绀的程度。(3)精神、意识状态。2.心理状况。3.自理能力。护理要点:1.按呼吸内科一般护理要点执行。2.仔细观察病情。(1)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进行病情观察。(2)注意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3.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4.保持气道通畅。(1)协助病人咳痰,如分泌物严重阻塞气道时,应立即在无菌操作下用吸痰管经鼻做气管内吸痰。(2)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以利分泌物吸引。术后按人工气道病人护理要点执行。(3)给予雾化

5、吸入,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5.按医嘱。采用不同方法给与氧疗。(1)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可用面罩法或经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给与高浓度(>50%)吸氧,但不可长期使用严防氧中毒。(2)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给与低流量(1-2L/min,浓度25%-29%)持续氧吸入。6.行机械通气治疗者,按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要点执行。7.及时进行血气监测,密切观察其动态变化,以提供氧疗指征的可靠依据。8.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病人护理指南执行。9.按医嘱给予高蛋白、适量脂肪、适量糖类,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饮食。危重病人可采用鼻饲法或给于胃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应鼓励病人经口进食。10.按

6、医嘱根据病情控制液体入量,需要时,应予记录出入量或填写护理记录单。11.按医嘱执行治疗,包括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控制呼吸道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措施。12.做好心理护理。应予细致解释病情和精神安慰,及时满足需求,以起到增强其自信心和通气治疗效果的作用。对机械通气治疗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病人,应加强与其进行非语言性交流,以帮助减轻恐惧、不安情绪,主动配合治疗。心肺复苏后护理常规【概述】心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收缩功能衰竭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排血能力,自主血液循环停止的病理生理状态。心搏骤停可导致细胞缺氧死亡。脑组织发生缺氧或氧供应减少,可立即引起病人意识消失和呼吸停止。针对

7、心搏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护理措施】(一)加强循环功能监护1.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电图波形及节律。2.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3.观察末梢循环改善情况。4.对血流动力学监测者,应按有关护理要点进行监护。(二)加强呼吸功能监护与呼吸道管理1.呼吸功能监护参见重症病人加强监护2.呼吸道管理(1)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正确给予呼吸道石化治疗。(3)应用呼吸机通气者,按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要点执行。(三)加强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