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

ID:42825313

大小:7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23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_第1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_第2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_第3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_第4页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临床各科眼科).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6第十六章《中医眼科学》一、中医眼科学问答1.何谓眼的五轮学说?眼的五轮学说:是将眼部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分别与内在脏腑相应,并运用脏腑、五行学说,借以说明各轮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诊断与治疗的学说。2.试述五轮学说的具体内

2、容。眼的五轮学说具体内容有:(1)肉轮:位于胞睑,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脾与胃相表里,所以胞睑生理、病变往往与脾胃有关;(2)血轮:位于内、外眦部,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两眦生理、病变常责之于心和小肠;(3)气轮:位于白睛,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白睛生理、病理常与肺和大肠有关;(4)风轮:位于黑睛,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黑睛生理、病理常与肝胆有关;(5)水轮:位于瞳神,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生

3、理、病变常与肾、膀胱有关。因瞳神结构复杂,水轮的生理、病理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3.六淫导致眼病有何特点?六淫为害可引起多种目病,尤常见风湿热致病。(1)风:“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眼位居高,易受风邪,许多眼病的发生都与风邪有关。风邪引起的眼病有发病迅速、变化较快的特点,如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风者,百病之长也”,作为六淫之首,每先侵袭体表、皮毛或流于肌肉、腠理之间,易与寒、热、湿相合为患。其常致眼部症状有: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胞轮振跳,目割,黑睛生翳,目偏视等。(2)火:火性上炎,最易上冲头目,引起眼部肿痛,红

4、赤,灼热,碜涩羞明,眵多,生疮溃脓;热易伤津,神水、神膏、泪液等滋眼之液为之所伤,常见有眼干涩,视物昏花;火易伤脉络,迫血妄行,伤及眼之血络,常可致血灌瞳神,视力受损。(3)湿:湿邪犯目,眼症多粘滞不爽,缠绵难愈;湿阻脾阳,运化失司,湿浊泛目,阻遏气机,致眼部气机不畅,从而胞睑湿烂,眵泪胶粘,白睛黄浊,黑睛生翳,灰白混浊,眼内水肿、渗出。(4)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则目失温养;寒性凝滞、收引,可阻滞目络,引起头目疼痛,目昏冷泪,胞睑紫暗硬胀,紧涩不舒,血脉紫滞或淡红等。(5)燥:“燥胜则干”,燥邪为患,伤耗阴津,常致眼部干涩

5、不适,白睛红赤失泽。(6)暑邪致眼病,在临床较为少见。4.饮食不节所致眼病有何特点?饥饱失常、饮食偏嗜及饮食不洁,常可导致眼病。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能上荣于目,可出现眼部虚证;饮食过饱则肠胃积滞,郁而化热,可出现眼部实证;过食生冷,寒湿内生,可致眼虚寒证;偏食辛辣燥热,脾胃积热,可致眼实热证;此外,饮食不洁,肠道虫积可致小儿疳积等病症。5.劳倦过度所致眼病的特点是什么?体力过度,外损筋骨,内伤脏腑,尤易伤脾,造成脏腑功能不足,而致虚性眼病。脑力过度,暗耗心阴,营血不足,目失所养,可致虚性眼病。目力过度,使用不当

6、,损伤肝血,最易出现视力疲劳,或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房劳过度,肾精暗耗,瞳神失养,可致视物昏朦等内障眼病。6.试述气血失调导致眼病的机理。气与眼的关系甚为密切:(1)气虚气陷:劳倦伤气,久病失养,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衰,气机虚微,不能充养五脏,目失濡养,可出现上胞下垂,冷泪常流,不耐久视,目珠混浊,云雾移睛,视衣水肿甚;至脱落;气不摄血,血行络外,可致眼内出血。(2)气滞气逆:情志郁结或痰湿停聚,食滞不化,外伤、跌仆以致气行不畅,血脉瘀阻,滞塞不通,则头目疼痛;气逆于上,升降失度,血随气逆,可致血溢络外、青风内障、绿风内障、云雾

7、移睛、络损暴盲等。《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曰:“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古今医统?眼种》指出:“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目之主,血病则目病,血凝则目胀,血少则目涩,血热则目肿。”故血之功能失调亦可引起眼病。(1)血热:外感邪热或脏腑郁热,入于营血,迫血妄行,或因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伤脉络,血溢络外,引起白睛溢血、眼内出血。(2)血虚:失血过多、或生化不足,或久病失养,竭思瞻视,阴血耗伤,目失濡养,则头晕眼花、白睛干涩、黑睛不润、视瞻昏渺、青盲;血虚生风,上扰于目,可见胞

8、轮振跳、目剳。(3)血瘀:外伤、出血、久病、寒凝、气滞、热盛灼津、气血亏虚均可致血瘀。瘀于胞睑,则胞睑青紫;瘀于白睛,则赤脉粗大迂曲;瘀于黑睛,则赤膜下垂,甚至血翳包睛;瘀于视衣,则视衣脉络阻塞,形成缺血或出血,视力骤降;瘀血阻塞,神水淤滞,则眼压增高,头目疼痛,视力剧降。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