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ID:42816547

大小:1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1页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2页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3页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第4页
资源描述: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2、   一、导入:      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我们曾学过《杜甫诗三首》,请回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况。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无

3、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学过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

4、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同时把握诗行的节奏

5、及韵律。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展示朗读。      4、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读赏析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⑴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把握词义。      ⑵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口述课文大意。      ⑶推荐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6、来。)      2、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板书)秋风破屋顽童抱茅夜雨难眠(长夜沾湿)期盼大厦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3环节中穿插逐层分析各小节)      (1)请根据第一个诗节的内容,在“秋风”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构成偏正短语并且阐述理由。      分析:学生很可能选择“无情”、“猛烈”“凶猛”等词语。根据是此段中有“怒号”一词说明风之大,

7、风之猛烈和无情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推理,把第一句改为“八月秋高风猛烈(或无情、凶猛等)”并让学生跟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弄清“怒号”的拟人化用法是最佳的。从而达到“炼字”的目的。      追问: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      (2)读第二节,思考:      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