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

ID:42815213

大小:1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_第1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_第2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_第3页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聚落与环境》学案【学习目标】1.会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认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中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差异。3.初步学会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习任务及展示

2、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1.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总称。2.聚落的分类:聚落分为和。3.聚落的差异:道路交通房屋建筑生产活动乡村城市二、聚落与自然环境1.聚落大多分布在、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2.平原地区,聚落一般呈状。3.河流、山麓、

3、谷地,聚落一般呈状。4.自然环境往往也影响着房屋的建筑材料、和o连线题东南亚地区四合院北极地区厚墙小窗的房屋黄土高原水城威尼斯高架屋北京四合院西亚地区窑洞【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你能看出这些房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据此:思考建设聚落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达标检测】1.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河流的屮下游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资源D.交通2.如图生活在卬尼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的高脚屋,长达200米。这样的生活习惯与何种自然条件或民

4、族习俗有关?()A.山坡地区,气候干热B.气候严寒,住木屋C.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种植水稻D.热带干旱,人们过着游牧生活3.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A.地形崎岖,资源廣乏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拓展阅读】中西传统建筑的差异1.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牛之前,世界上所有己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占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

5、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而平而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

6、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

7、发向上的精神力量。,3.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1.

8、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界殊。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占代建筑的结构,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Z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儿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而,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43.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

9、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屮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