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

ID:14419896

大小:22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8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6.1聚落与环境练习晋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1聚落与环境一、单选题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平源和高原B.气温和降水C.乡村和城市D.工人和农民【答案】C【解析】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故选:C.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类型,牢记即可.2.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荒漠地区B.高原、山区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内陆地区【答案】C【解析】解:河流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区一般地形平坦、

2、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而高山地区地形崎岖,是人口稀疏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太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的是聚落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的条件.3.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平遥古城B.丽江古城C.桂林山水D.皖南古村落【

3、答案】C【解析】解:C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列.故选:C5.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理解解答即可.1.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差异是(  )A.人口多少的差异B.从事的生产劳动方式C.交通方式不同D.面积大小的差异【答案】B【解析】解: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差异是从事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故选:B.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4、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随着经济技术的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日益明显.本题考查城市与乡村的差异,牢记即可.2.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  )A.B.C.D.【答案】A【解析】解:读图可知,A图所示的是蒙古包,B图所示的是冰屋,C图所示的是窑洞,D图所示的是高脚屋;蒙古包呈圆形,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故选:A.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

5、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双层木楼或竹楼.该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3.下列不是条带状聚落分布地区的是(  )A.平原B.沿河C.山麓地带D.谷地【答案】A【解析】解:聚落的形态因自然环境而异,沿河流、山麓、谷地等的聚落延伸呈条带状;故A符合题意.故选:A5.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6、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沙漠干旱、绿洲有水,说明水源影响聚落分布;石油丰富带动聚落发展,说明矿产资源影响聚落发展;紧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便于经济发展,说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影响聚落发展;山区城市呈条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约.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1.下图邮票中传统民居能充分体现人们对降水充沛的自然环境适应的是()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读图解答即可。A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上居民的传统民居,是为了适应游牧民族的需要;B江南民居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是为了适应该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的特点;C

7、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D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利用了黄土直立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选B。.2.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文中描述的桃花源属于哪类聚落形态A.乡村B.集镇C.城市D.渔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的类型。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一般来说,乡村聚落范围较小,道路稀疏,建筑物较矮,城市聚落范围较大,道路密集,建筑物高大。由题意可知,题目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