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14110
大小:1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19.2.2一次函数 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罗定中学上课老师:陈杰良 19.2.2一次函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⒈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⒉会选取两个适当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⒊能结合图象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4.通过画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通过结合函数图象揭示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6.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及性质。难点:①选取适当两点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②结合一次函数图象说出它们的性质。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形结合,直观生动地揭示函数性质,以突
2、破难点,突出重点,同时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分析: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本人的教学经验,这节课采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学、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体验揭示规律,发现真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师要向学生说明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是由解析式画图象,再由图象得出性质,最后反过来由函罗定中学上课老师:陈杰良
3、数性质研究其图象的其他特征。为此,这节课首先从学生已经认知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出发,得出其定义式,以及两者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然后展示课本和作业中出现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作出猜想。此时,点拨学生:由几何知识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启发学生选取“两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象,讨论取怎样的“两点”比较合适,并归纳总结出画一次函数的一般方法及规律,便于学生掌握与运用,这样可以较好的突破难点。接着,由一次函数图象的特殊形状,引导学生从图象和列表或解析式中分
4、析:当自变量取值增大时,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图象的分布主要由什么决定,让学生总结归纳其性质。最后教师用由浅入深的变化训练题组,使学生更完整、灵活地理解与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叫一次函数?什么叫正比例函数?它们有何关系?二、引入: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我们可以画出函数的图象,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它们又有什么性质呢?(教师板书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探究新课:⒈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⑴画出函数y=-6x与y=-6x+5的图象。⑵问:这两个函数分别是什么函数?它们的图象分别是什么图形
5、?两个函数的图象有哪些异同点?⑶观察、讨论与归纳: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
6、b
7、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罗定中学上课老师:陈杰良⒉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画法:⑴问: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今后我们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否还是通过描出许多点再连线呢?有没有简捷的方法呢?⑵讨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只需描出两点,再过这两点作直线。⑶结论: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两点法”。3.取两适当点画一次函数的图
8、象:⑴问题:怎样取合适的两点画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呢?⑵自学:学生自学例题3; (电脑动画显示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⑶思考与讨论:① 横坐标为0点在---上,纵坐标为0点在---上。② 在y=kx+b中,当x=0时,y=---;当y=0时,x=---。③ 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常选取(0,--)、(--,0)两点连线。⑷小结:画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一般步骤:① 在横轴上取点(-b/k,0),在纵轴上取点(0,b);② 过这两点作直线;5.一次函数的性质:(1)探究:画出函数y=x+1,y=-x+1,y=2
9、x+1,y=-2x+1的图象,并观察它们的图象联想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⑴思考:一次函数y=kx+b又有什么性质呢?⑵归纳: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四、练习巩固:⒈课本P117“练习”1,2,3; 五、 课堂小结:罗定中学上课老师:陈杰良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小结: ⑴定义; ⑵图象(形状、画法); ⑶性质。六、布置作业:课本P99“习题19.2第4,5.题教学反思:
10、 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突破难点,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测量及设计若干组“问题串”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