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07367
大小:2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26.《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6《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忠和中学朱星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写景顺序、把握景物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挂观: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苦闷,反映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心情。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苦闷,反映政治上受迫害的痛苦心情。教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柳宗元的《江雪》是大家小学时学过的一首五言绝句,读一读从美术的角度说说这首诗的色调是怎样的?再从
2、文学的角度说说这首诗的色调。柳宗元在诗文方面都有涉猎,文的成就要高于诗的成就,尤以游记散文为胜。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他《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的色调。二、温故知新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心乐之(2)卷石底以出(3)潭中鱼可百许头(4)佁然不动(5)俶尔远逝(6)往来翕忽(7)潭西南而望(8)斗折蛇行(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0)隶而从者2.翻译下列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凄神寒骨,悄怆
3、幽邃。(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学生回答,师生评价。三、思维导图1、学生朗读课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2、师生共建思维导图(1)整体回顾。文章是怎样体现题目的(及作者的行文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用了怎样的写法?明确:作者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一“闻”一“见”
4、远近结合,未见其景先闻其声。(3)分析本段作者描写的景物、景物特点及写法。明确:水——清(正面描写),石——奇(点面结合),树——青。总写小石潭(幽)的特点。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出现新画面的写法就叫做“移步换景”。(4)分析第2段作者描写的景物、景物特点及写法。水——清(侧面描写),鱼——乐(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用定点特写和情景结合。(5)分析第3段作者描写的景物、景物特点及
5、写法。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特点: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特点:参差不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从“寂寥无人,凄神
6、寒骨,悄怆幽邃。”这句可以看出。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矛盾吗?该如何理解?明确:不矛盾。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潭中幽深冷寂的氛围正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4、根据思维导读总结写法。写法:正面描写鱼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定点特写,多感
7、官、多角度描写。四:背一背根据文字提示和思维导读尝试背课文。五、拓展比较《小石潭记》和《三峡》有什么不同点?明确:《三峡》选自《水经注》,是地理书,侧重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小石潭记》写出小石潭的奇特之美,融情于景,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之情。六、总结全文。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
8、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七、作业仿照《小石潭记》写一篇游记。要求:1.状物写景,并借景抒情,融入自己的感情。2.写景时用到动静结合或侧面描写的手法。3.字数不少于6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