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

ID:42807226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3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目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前言:此次暑假再深圳参加了暑假工,期间对目前大学生择业观,结合参考的资料,作了一个关于目前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更更加频繁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更是如此,择业模式也因此改变。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能够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工作或新的需求,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现象将H益稀少。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吋

2、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岀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吋,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1]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

3、献的分析和解读,还有自己亲自体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嬉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嬉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嫗变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嬉变特点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嬉变过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这种体制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实现充满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科学家、作家、记者或干部等

4、。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因为这是“铁饭碗”,没有“风险”。19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大学生那种安稳守成的择业观正在被挑战的、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在市场大潮中追求自我价值,社会观念逐渐商品化和个体化,大学生择业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原有的“统包统分”观念逐渐淡化。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收入高,但有失业危险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取

5、向。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为33.2%,选择“在国内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为50.5%,选择“自主仓ij业”的比例为5.6%。[2]关于“自主创业”,认为“可以尝试”的比例达到了58.1%,认为“可行”的占28.2%。[3]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择业观的转变

6、,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Z举。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Z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1.从择业首选标准看,呈现从“看重社会价值”到“看重经济价值”再到“看重未来前景”的嫗变特点1980年代初,大学生择业首先考虑的两大因素是“职业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和“专业对口”。198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条件好”和“有社会地位”排在择业考虑的前两位,“经济收人高”被排在了第4位,[4]这反映了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的渴求和职业的声望。因此,1980年代初,大学生大多选择全民所有制企业、

7、大专院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因为在这一时期,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都还是襁褓屮的婴儿,生命力还很弱小,在社会屮的地位和影响都未能很好地体现,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大专院校和政府机关呈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于是,虽然已经处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但是大学生择业的价值观还停留在改革前。到了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观由“社会价值型”转变为“经济价值型”,把经济利益、物质待遇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收入高低”作为自己择业的重要标准,而将“专业是否对口”、“职业地位与声望”等都放到了较为次要的位置,至于“职业风险性”等

8、问题,多数大学生能够承受。北京大学近几年来的连续调查中,“经济收入高”一直居大学生职业选择标准的重要位置。以1996年为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