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0693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1
《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是圆与方程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学过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在前面几节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基础上,从代数角度,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基本素质. 本节课内容共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三种位置关系.(2)掌握用圆心到直
2、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比较,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2)强化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解决几何问题的认识,从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体验探索中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直
3、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四、 教法设计 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 1、学生观察日出照片,把观察到的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产生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使学生更
4、好的直观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强调公共点的唯一性.给出定义时,尽可能地有学生来概括和叙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掌握用定量研究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的数量特征. 5、通过直线到圆的距离d和半径r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很好的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较为复杂的问题能简单化. 6、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点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
5、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二)创设情境 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过日出吗?又欣赏过大海日出吗?你看,太阳出来了,它穿过海面线,升得越来越高,非常的美丽。如果我们把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太阳看作一个圆,由此你能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吗?(三)探索新知 活动一、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把直尺当作直线,移动直尺,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并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和圆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称为直线与圆相离 (2)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称为直线与圆相切,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切点. (3)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称为直线与圆相
6、交.此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看图判断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 活动二、 联想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能否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一样进行数量分析?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归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来区分) 直线和圆相交ód< r 直线和圆相切ód = r 直线和圆相离ód > r填空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设直线和圆心的距离为d : (1)若d=4.5cm ,则直线与圆 ,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 (2)若d=6.5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
7、个公共点. (3)若d= 8 cm ,则直线与圆______, 直线与圆有____个公共点. 2、已知⊙O的半径为5cm, 圆心O与直线AB的距离为d, 根据条件填写d的范围(1)若AB和⊙O相离, 则 ______ ; (2)若AB和⊙O相切, 则 ______ ; (3)若AB和⊙O相交,则 ______ .(四)例题讲解例题: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1) r=2cm;(2)r=2.4cm (3)r=3cm.(五)随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