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

ID:42759369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1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_第1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_第2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_第3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_第4页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必修三)解读(2009,9,15)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A)墨家: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儒家:孟子、荀子——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道家: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主要代表。法家:韩非子——战国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兵家:孙膑——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B)(1)形成:A。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B.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不同阶

2、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2)意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孔子、孟子、荀子其人和思想(B)(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3、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核心是“仁”和“礼”。A.仁者爱人——要求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刑杀,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遵循忠恕之道。B.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以符合“礼”的要求,即符合周礼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主张,确立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体现了保守一面。-10-C.为政以德,以德教化百姓。D.敬鬼神而远之,注重探讨实际问题。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重视复习;学思结合;独立思考等。地位:A.当时未受重视,后来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并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我国古代著

4、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要以德服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主张人“性本善”。地位: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3)荀子: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主张: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人“性恶论”;主张“礼法并施”;倡导“养浩然之气”地位:是集战国时百家思想的儒家思想,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B)(1)背景: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因此得

5、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逐渐形成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即位后,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的新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汉代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君主奉天之命统治百姓,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由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

6、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了重振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宋代时,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和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儒家道德伦理和人性等均为“理”,要求里,就需要“格物致知”;陆九渊认为“-10-心即理也”主张进行内心反省即可达到求心、求理的目的。因而创立了“心学”。明朝时的王守仁是著名的心学家,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

7、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既能成为圣贤。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B)(1)主要思想家: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思想主张:李贽: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孔教的绝对权威。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应顺其自然。C.根本否定天理,摇撼理学的理论基础(“万物皆生于两”)。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A.经世致用(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B.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C.揭露专制帝王,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

8、想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