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745595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青少年犯罪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现状综述某某(某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某班作业)[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己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社会学家、犯罪研究工作者、心理学家及医学工作者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其成因和干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本文就针对一些已发表的论文和期刊进行简要综述,并冀求从中窥得见识一二。[关键词]犯罪心理,研究现状,研究综述一、理论层面综述在理论层面上,一些从事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人员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坏境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述暴力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以期给家庭和社会
2、一个警示作用。贾艳红等以典型案例为代表,从社会、家庭、学校、青少年个体儿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少年暴力倾向的成因。如高荣云探讨了残缺家庭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厦门大学等学者认为残缺的家底结构、恶化的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的反社会倾向和不适当的教养方式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家庭因素;潘逸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他指出青少年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易感情用事等,这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政治思想、法制教育滞后,社会丑恶现象的影响和毒害等都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不容忽视的原因。2004年,陈瑞丰提出了五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导致未成年
3、人犯罪心理形成的情形:①过度爱护型,这是一种“亲情过剩”而导致孩子形成犯罪心理的家教方式。②放任忽视型,这是一种“亲情饥荒”导致孩子形成情感障碍直至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家教方式。③过度干涉型,这是家长“望子成龙”把孩子逼到心灵的荒漠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畸变,产生人格障碍,最终卷入犯罪的家教方式。④严厉粗暴型,这是一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或棍棒导致孩子心理、行为不能正常发展的家教方式。⑤助身教失范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容易受父母影响,父母的行为失范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屈智勇等基于自我控制理论方面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赫希和高佛森于1990年提出了“自我控制理论”,
4、认为“低自我控制”是导致所有犯罪的根本原因。低自我控制的人具有冲动性、情绪性、冒险、简单化倾向、目光短浅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等特点,无论是故意破坏公物、财产犯罪还是暴力犯罪,都与低自我控制密切相关。研究者对自我控制的测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采用行为指标,二是采用态度或人格指标。很多研究者多采用第二种测量指标,其中Grasmick编制的“低自我控制量表”被广泛使用。李锡海、黄爱军等以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暴力犯罪形成的内因。暴力文化是反映暴力行为发生过程、后果及暴力行为规范的文化,属亚文化范畴,具有多样性、凶残性、欺骗性等特征,是诱发暴力犯罪的“加速器”。因为它能为暴力犯罪提供
5、诱发氛围、价值取向、社会暗示和模仿范本等。洪志坚立足于道德层面,从道德认知不足、道德情感缺失、道德意志薄弱和道德行为悖谬四个维度,来分析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欧美一些学者提出司法纵容论,该论认为现代未成年人司法制度过分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未成年人在犯罪后,总是受到多方面的庇护,在司法制度上不以惩罚为要务,而以保护为目的,但是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又恰恰缺乏教育、管束和监籽,从而使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缺乏威慑,造成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罪犯的纵容,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和蔓延。该论认为不存在天生的坏孩子,也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连一贯严刑峻法的英国,也渐次修改法规,减轻对未
6、成年犯罪的处罚,更多的适用罚金、家庭监管。无论未成年人犯了何种严重的罪行,总可以获得“保护性措施”,结果,未成年人都知道法庭不会对他所犯下的罪错重刑,因此一犯再犯。二、实证层面研究综述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多是医学人员,采用EPQ(《艾森克人格量表》)等对被试进行测查,以期找到影响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或犯罪的因素。一些研究发现,犯罪者的人格特质与其犯罪行为具有相关关系。人格是指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它是一个多层
7、次、多水平、多维度的动态结构系统,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性,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遗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成为可能。常见的人格测量工具有: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加利福尼亚人格问卷和最新出现的“大五”人格问卷。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这一测量工具来探讨人格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韩自力、李伟、李慧民等研究者以13-19岁男性在押犯
8、人为研究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