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 人教历史高三一轮复习资料 单元质检卷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单元质检卷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单元质检卷第2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与图1、图2所示信息有关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内阁制答案:B解析: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宗祠即是祠堂,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故答案为B项。2.(2015河南质检)据记载,族刑(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罚)在春秋时期被广
2、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族刑由“整个宗族”到“三族”的变化,可知当时宗族血缘关系的范围大为缩小,这是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分封,A项不符合题意;仁政思想针对的是百姓,而不是宗族,B项错误;郡县制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与宗族没有关系,C项错误
3、。3.(2015河南南阳高三期末)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导学号13300075〛答案:C4.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
4、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确保皇权万世一系6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答案:A解析:材料中“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说的是两层意思:一是限定只有刘姓(当然主要指刘邦的后代)才能当诸侯王,二是没有刘姓皇帝的批准,非刘姓的人没有大功是不能被封侯的。刘邦此举之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应选A项。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主要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
5、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诏敕,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应选C项。6.据史料统计,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于平民,到明清时期43%的进士出身于贫寒家庭。这说明科举制度(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无论两宋还是明代,近一半的贫寒子弟能够
6、高中进士,这说明科举制度作为选官制度便于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由下层升入上层,故C项正确。7.(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诊)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治功能。“统治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D.提高了官员素质〚导学号13300076〛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取士,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
7、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项。8.(2015陕西预测卷)“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材料认为(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统一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故正确答案为A项。9.《
8、明史》载:“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阁臣)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材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导学号13300077〛答案:C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其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