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8217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0
《剖析潜藏于中国当代知识青年中的(文学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析潜藏于中国当代知识青年中的“都市性格”浅谈《小时代》背后的时代特征班级:汉语言111班学号:2011061108姓名:黄寒于月所谓“都市性格”,是笔者提岀的一家之言,是为便于阐释观点而暂用的一个总结性的词语,笔者认为,现代青年的身上普遍带有一种“都市性”,这种“都市性”被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其性格中,成为其性格的一部分,这种性格化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内在的特质,但又会随着其行为方式和思想表述隐隐具有外化性。本文就当下争议较大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及其文本进行相关阐述,以此来揭示当下青年的思想现状和内在特征。随着《小时代》系类小说的畅销,小说
2、作者郭敬明又以导演的身份推出了《小时代》系类电影,而《小吋代》电影以2天突破3亿的惊人速度,打破了华语2D电影的破译记录,《小时代》由此被推上了媒体舆论的风口浪尖,《小时代》的观影热潮也被当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大肆的渲染与研究。与其他研究群体不同,笔者所在的群体,正是《小时代》的接纳者与消费者,所以,更容易切身体会其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核。《小时代》成为票房黑马,不是偶然因素,青年观众选择《小吋代》为消遣对象,一是对《小吋代》文本以及其作者郭敬明所具有的特殊感情,“郭敬明”以被作为一种青春符号标志了一代人的青春,因而,青年读者来看《小时代
3、》电影是来感受文本的荧幕化再现,这就标志,观影《小时代》的情感已经覆盖了对电影木身的评判,因而,对电影成品的质量评价己经被弱化和淡化。二是一种青年观影者对舆论物的猎奇心理,不少观彫者对《小时代》本身并无兴趣,观影《小时代》不过是因为它是一话题之作。文章这里着重突出第三点,即是对当下青年生存状态的反应。先从《小时代》的故事内容来看,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想要在上海找到一份安定的生活,却因为周边的种种因素而失去了相对简单的生存状态。官方对于内容的解读更注重提出“极度青春”这一概念,确实,小说中人物的青春是一种极致的青春,曲折而极富传奇色彩。但
4、在这里想以另一个角度切入。笔者认为,小说的人物可以这样来分配,一是以主角林萧为主的普通市民,而是以顾里等人为代表上层人物。普通市民与上层人物成为友谊关系,说是融合,倒不如说是一种间接的同化。如果林萧的生活环境失去里顾里等人,她的青春和生活都会变得相对简单,所以,很多吋候她不是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而是一个被参与者,但又不能评断她为完全被动的状态。一方面,她渴望获得更佳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她也不排斥上层社会为她带来的一切,包括首饰,衣物,以及精美而华丽的社交晚会。这就是青年身上所具有的“都市性格”。中国的知识青年出于相対被动的地位,高校的普
5、遍扩招,使得原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精英层面普遍下移,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人数普遍增多,这就存在i种知识青年对于个人身份的认识和左位的问题。社会与外界的将其定位为高级知识分子,这种定义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他的一种内在定义,所以,更多的青年学生会愿意选择都市來成为其发展人生的地点。而为何这种身份定位一定要用城市生活來对应呢?这涉及到一种传统认识上的兀配问题。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当一个人获得一种身份的时候,其周围的一切环境都应当与之相匹配,这些环境,包扌舌出行的交通工具,包扌舌身上的衣饰物品,包扌舌其居住的房屋样式,包括其交往的人际对象。在笔者看來,
6、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肯定。用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来说,便是:“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事物来与我匹配。”青年知识分子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社会定义层面上,这种定义,一方面提高了他对自我的定位,另一方面,提髙了他人对他的定位。先从对自己的定位上说,青年知识分子受到了较高的知识教育,对事物和人生的理解也比他人深刻,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迫切感也比他人突出。在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上往往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的选择,一种是他人的选择,而这两种选择往往是不统一的,当他人的选择使他低于白己的定位时,其内心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与排斥的反应。而从他人对他的定位上说,他们背
7、负着自己Z外的其他目光。社会和其他人在他的定义的同时也为其定义了适应的位置,即知识青年应该去做这样的事情,当知识青年的选择与大众的意志有出入时,就会引起一定的社会舆论,所以才会有了“北大的毕业生竟然在菜市场买猪肉”这样的认识。所以,青年学生留在城市,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双向作用的结果。《小时代》最为成功Z处,莫过于描写了一个极为精致的城市存在,对更多的人来说,上层的城市生活,其实一种梦想化的存在,其实无关物质与虚荣,城市生活,本身就有其天然的诱惑力。城市一方面是各种资源的汇集地,能为青年知识分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所
8、散发的现代化气息,让知识分子找到了“匹配”的感觉。以《小时代》作者郭敬明为例。郭敬明有那么多的作品,为何单单推出《小时代》的电影版?一方面,《小时代》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强烈的商业刺激性,另一方面,《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