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80245
大小:1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0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
2、尺、【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
3、学准备】:牛奶盒、魔方、直尺、【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引入:同学们都带来了牛奶盒和魔方,今天这节课,这小小的牛奶盒和魔方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小助手,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2、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教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整理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二、自我梳理 形成网络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
4、有什么特征?它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1)同桌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征? (2)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适当评点。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形体特征联系面棱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有6 个面,都是面积都相等的正方形。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评点:请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做书56页第1题长方体有( )个面,相对的面( ); 有(
5、)条棱,相对的棱( ); 有( )个顶点。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 ); 有( )条棱,每条棱( ); 有( )个顶点。(填在书上,并指名汇报)2、分组整理。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4、学生汇报。请各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 你们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5、归纳
6、总结。 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电脑出示表格: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算公式长方体:S =(ab+ah+bh)×2正方体:S=6a²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³ V=Sh常用单位m²、dm²、cm²1 m²=100 dm² 1 dm²=100 cm²m³、 dm³、cm³1 m³=1000 dm³1 dm³=1000 cm³m³、 dm³、cm³、L、ml1 L=1000 ml师:那对于这一单
7、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6、看书质疑。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一)基础练习 1、知识积累(填空)。 (1)5800毫升=( )升=( )立方分米 (2)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