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

ID:42659920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1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2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3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4页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海子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国培计划2010(专家)讲座记录学习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学校主持人:董云讲座主持人: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主讲人:(班主任)胡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班主任)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讲座内容:(模块五)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想转学的优秀生讲座过程摘记:【对话班主任】主持人: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班主任:胡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班主任: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迟希新:优秀生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班主任工作

2、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优秀生也是在班级里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怎样做好优秀生的工作是我们版主们的工作当中直接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胡老师,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对优秀生小涛的教育过程做得特别仔细的。您觉得他的做法中可取的地方在哪里?胡颖:我觉得这个话题提的就很好。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吗?当然需要!虽然他们在各方面可能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内心深处也还是会有脆弱的地方,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关注。这位老师关注到小涛要转学的细微心理变化,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循循善诱地鼓励他向美术老师提出他自己的想法,最终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能够继续欣然地在这个

3、学校上课。我觉得这位老师做的非常细致,对优秀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得非常好。 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个孩子一直在班里表现很好。作为小队长,他应该提前到学校,组织同学做值日,收作业。但一段时间以来,他经常迟到。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了他。他当即就主动要求不当小队长了。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平时他一直是很要强的。课下,我单独找他好好聊了意聊,才知道是我错怪他了。他虽然家住得近,但是父亲是个警察,最近一段时间正在执行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没法对他进行接送。一个人自己上下学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来讲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确实做优秀生的工作

4、不能简单粗暴。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就做得很好。 但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很多优秀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案例中的这位优秀生,因为老师不给他单独批话了,就一直心理不愉快,还动了转学的念头。可以说他的承受能力确实比较低。那么对优秀生的心理关注,是不是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培养他的耐挫能力上呢?迟希新:好。那么胡老师,您觉得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中有没有可以做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胡颖:这个孩子的问题最终被证明是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人际沟通中没有胆量主动与学科老师沟通。但当这个学生提出要转学时,班主任老师要全面地考虑这件事可能的成

5、因。应该先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在老师层面上先进行沟通,把问题解决的方案先商讨好,再结合他的性格特点给予帮助。我觉得这样可能就会使问题处理得更加顺畅一些。迟希新:谢谢胡老师。梁老师,刚才我们在案例里面看到,小涛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根据您的经验,优秀生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共性的问题?梁秀丽:是的。迟希新: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老师需要做些哪些工作呢?梁秀丽:其实,耐挫能力比较差只是他们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比较自负,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特点之三是交往能力比较差。另

6、外有些学生嫉妒心理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于这些优秀生,我觉得首先应该进行做人教育。我平时比较注重“先讲做人,后做学问”。比如,教学生谦和、礼貌,懂得感恩、保持虚心等等。 其次,对优生的教育还有包括纠正他们的自负心理。我刚送走的那些学生里有几个男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体育成绩也好,交往能力也比较强。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了。为了纠正他们过高的自我定位,我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然后针对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导时要讲究一些策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们要给足优生面子,更多表扬他。在背后则要很严肃地批评。 最后,对于优

7、生在生活中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自视颇高,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学习上了。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高三冲刺阶段在与好朋友的交往上出现了问题,最后躲到家里不来上学了。我就跟他沟通,和他一起分析他的优势,以及他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地方做的不是特别合适。对如何修复他们的关系做出具体的指导,并一再鼓励他。最后他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仅和好朋友重归于好,而且考入了理想的大学。迟希新:谢谢梁老师。案例里的老师总得还是用正面的方法在做这个事情,但有的老师说对于优秀生要给他一些错觉体验,

8、要给他一些打击。你们认同这种方法吗?胡颖:对优生和对差生应该一样对待,该打击的时候必须给他打击,但是打击的分量和场合还是要考虑的。首先,优秀学生遇到的鲜花和掌声比较多,班主任老师要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优生。发现他在发展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