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38178
大小:132.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19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一、我国的学习理论 中国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而西方学习理论创始人桑代克等人涉及这一观点,则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我国传统的学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从孔子开始,历代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在这方面发表过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其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所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2、我们先来谈谈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学习思想。 (一)我国传统的关于学习心理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学习与教学理论上,积累了宝贵的理论遗产,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1.孔子的学习理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心理思想。 (1)揭示学习的意义 孔子自己是“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对别人是
3、“诲人不倦”、言教身教,从毕生经验中提炼出“学而时习之”这句名言,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意义。孔子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他学无常师,虚心向别人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事实上,自文武周公统治之道,至《易》、《书》、《诗》、《礼》、《乐》、《春秋》,他都留心学习,以至能一身兼通六艺。他教导弟子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诫他们若“少而不学”,就会“长无能也”。他还说,“人不好学”就不会成为“君子”。可见,他把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2)探索学习过程的规律 孔子提出
4、了“学”、“思”、“习”、“行”的学习思想,提出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初步摸索到人类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博学”:孔子强调“博学”,即广泛地去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孔子主张多闻多见,所谓“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一、我国的学习理论 中国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
5、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而西方学习理论创始人桑代克等人涉及这一观点,则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我国传统的学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从孔子开始,历代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在这方面发表过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其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所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我们先来谈谈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学习思想。 (一)我国传统的关于学习心理的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学习与教学理论上,积累了宝贵的理论遗产,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1.孔子的学习理论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
6、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心理思想。 (1)揭示学习的意义 孔子自己是“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言教身教,从毕生经验中提炼出“学而时习之”这句名言,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意义。孔子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他学无常师,虚心向别人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事实上,自文武周公统治之道,至《易》、《书》、《诗》、《礼》、《乐》、《
7、春秋》,他都留心学习,以至能一身兼通六艺。他教导弟子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诫他们若“少而不学”,就会“长无能也”。他还说,“人不好学”就不会成为“君子”。可见,他把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2)探索学习过程的规律 孔子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思想,提出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初步摸索到人类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博学”:孔子强调“博学”,即广泛地去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孔子主张
8、多闻多见,所谓“博学于文”便是此意。把它作为学习目的,把“多闻”、“多见”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认为“多闻阙疑”、“多见阙殆”,阐述了闻和见是获得知识的最初源泉,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慎思”:指在学习中要认真、严谨地进行思考。孔子把“思”和“学”相提并论,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述而》)。他还主张“一以贯之”,即通过“思”,把见闻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一方面把“学”作为“思”的基础,要求通过“多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