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ID:42633585

大小: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以前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记得有哪些吗?(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

2、识。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张来自科技展的图片。(出示情境图)师:你对科技展有什么了解?二、揭题示标:1、师: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把1998~2003年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一起说一说)师: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年参观的人数,以及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参观人数最少?2、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一起来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三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上面的统计图,思考:(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先独立观察、比较、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1:我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小组2:我们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是表示年份,纵轴都是表示人数;这两幅统计图都是对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进行统计的,所以无论哪幅统计图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每年参观的人数。小组3

4、:我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小组4:图中的点都用线连起来了;知道1998年—2003年的人数变化情况。师:真好!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生1: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能清楚地看出人数变化情况。

5、(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用线表示数量增减变化)2、师小结:通过刚才观察、分析、比较,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之处都能看出数据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还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其实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变化的)3、再看这幅折线图参观人数一直在增加,你有什么感想?4、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04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呢?四、实际运用,加深理解:⑴、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⑵、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

6、页第1题。这幅折线统计图和我们前面接触的有什么不同的呢?(2004年1—8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8月往后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你怎样认识折线统计图?(生:①、可看出数量的多少;②可看出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折线上升——数量增加折线水平——数量不变折线下降——数量减少师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通过折线的起伏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⑶、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5页第4题。师:你看,我们通过对一张统计图的分析和研究,知道了这么多。可见,统计图确实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帮助。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