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29674
大小:17.2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9
《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经验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经验介绍 自2003年起同济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节约型校园创建工作,经过近几年全校上下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节约校园风尚,建设了一批节省资源和节能环保示范项目,建立起科技节能、管理节能和节约育人三位一体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体系,走出了一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路子,逐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贯通的节能工作局面。与此同时,依托学科优势,整合科研资源,积极承担和参与了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与节能减排紧密相关的重大科研课题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科研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为全社会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
2、的科学技术支撑。 同济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在学校高度统筹领带下,建立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机构(图1),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扎实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树立节约理念探索校园可持续发展模式 2)普及节能环保科技在校园建筑设施中的应用 3)建立和完善校园设施的能效管理机制和平台 4)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强化节能环保科技支撑 5)创新节约教育科研实践, 培育节约校园文化 形成了综合节能减排规划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历史建筑生态型修缮、可再生能源利用、校园节能监管系统、水资源循环利用五大关键技术体系。校园节能减排意识显著提高、设施节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收到了显
3、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交叉和发展。 一、科技节能重实效 依托科学创新,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先后建成了学生集中浴室的太阳热能利用系统、电蓄热锅炉、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洗浴废水热回收利用系统、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等。重点落实节能节水措施,校园灌溉用水实现100%非自来水源。新建建筑积极执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超越本地区现行节能目标,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上性能设计。改建工程及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合理采用相适应的建筑节能材料及生态、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低辐射节能型外窗、建筑遮阳、屋顶绿化、节能照明,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利用可再生浅表层
4、热(冷)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地道风道的新风预冷(热)空调通风系统、舒适节能的辐射式空调末端系统;结合大空间特点采用的置换空调通风、中庭复合通风与系统;有利于城市电网供电削峰填谷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等。这些建筑节能综合集成技术为校园设施的节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 二、节约育人为中心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最大社会效应还体现在育人方面,通过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对社会造成辐射作用和深远影响力。 学校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在校内积极建设节能环保精品课程,面向校内校外举办各类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科技讲座,普及节能科技,服务于社会。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
5、过程中从教学实践到校园宣传、学生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教学上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系列节能环保相关课程。团委学生会工作方面开创了学生自主节能创新活动的局面,开设了节能论坛、“节能减排十五讲”等系列报告会,建筑、规划、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领军学者专家积极投身节能普及教育中,强化了学生的节约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开展。 学校建立起多层次节能科教基地,开放示范技术、普及节能科技、提高节约意识、支持和引导学生的节能主题活动。校园中涌现出“节水节电周”、“节粮周”、“绿色环保周”等一系列学生主题活动。2005年发起了由学生自发特组织“校园节能督察队”,融日常节能督察与
6、自我教育于一体。围绕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各学生组织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批像“化油器发动机节能改装及测试”、“低浓度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基于生物酶强化土地处理城镇污水新技术研究”等学生科技作品脱颖而出。“大学生节能环保创业”主题论坛、“科技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创业者畅谈关于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运用中节能环保的改进成果与其意义,更是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同学们开展和参与的“节能减排生活习惯调查”、“全民
7、节能减排意识普及度调查”、“每月少开一天车”、“地球熄灯一小时”主题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同样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学校还积极弓I导学生在加强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社会,做好宣传员。为此,学校在社区、中小学等地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们利用双休日深入基地,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主题宣传,既加深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同时也更好地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节约从我做起”的良好风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