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18961
大小:95.1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18
《中国近现代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讲导论一、课程性质:政治课/历史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既然是一门历史课,它首先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1.疑惑之一:“政治课”抑或“历史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对“历史”、“历史学”的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视野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致力于将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2、,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并逐步确立起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历史事实的说服力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的本质要求?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
3、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历史到我们手中,已不是原始的、血淋淋的事实,而是文本的产品,根据意志(为真理)与企图(为权力)以编织成的叙事。历史是一堆糊涂账,惟有在史学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一意义上,它才成了可以理解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
4、人。做到历史的“真实”又是何其难!“一个政权完全不侵犯历史的神圣与尊严,是一种不敢奢望的境界,人类历史的真实性与价值,全靠史学家的纯真的精神来维系。”2.疑惑之二:历史学的“求真”是否能和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结合起来?站在党的立场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写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没有政治科学的历史科学无果,没有历史科学的政治科学无根。”二、为什么学习本课程:“有用”/“无用”1.历史根基●历史教育的传统:以
5、史鉴今,资政育人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司马迁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育的偏见由于“左”的干扰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简单化、片面化(如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2.现实状况●多元历史思潮的影响:纠正一些长期形成的历史偏见,培养科学历史观的需要。假设历史,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文章;戏说、恶搞历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
6、,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人格缺失,越来越凸显成为大学生成长的障碍。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前人的人生成败、得失、悲喜际遇,从而提供借鉴,提供参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魄力。·大学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什么?广义的学习:学习是没有边界的。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民众;既研究本国实践,又借鉴外国经验。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大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7、提高素质是大学期间学习的主要目的。●民族精神传承的需要“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张岱年历史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知晓我们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的力量和智慧,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从而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
8、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当然不能否认。顾维钧继续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千里之外的巴黎和会上两千年前的孔子却发出了穿越时空隧道的力量。在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感悟民族精神形成和升华的历史轨迹,激发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责任感。林则徐的“师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