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主要分析与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运动的本质内涵及目标追求,但是如果我们抽象其生产关系外壳,从一般的物质内容出发,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的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提高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运营效率有非常鲜明的借鉴指导意义。资本循环理论从本质讲,主要研究与探讨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前提条件,它是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经济运行的视角出发,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增殖的本质,而且其内在的经济内容及规律抽象,对
2、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也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有鉴于此,本文拟立足于现代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现实,就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做一探讨。一、资本循环理论的内涵界定作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循环理论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内涵在于分析与揭示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它从实证研究的视角,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向人们展现了剩余价值生产及实现的不同阶段,从而揭示了资本价值增殖的本质。概而言之,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涵大致表现为如下几个层面。1.资本循环阶段论。
3、马克思对资本循环过程的分析,首先是从货币资本循环开始的,因为无论是历史推演还是现实论证,货币资本始终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从这一视角出发,产业资本循环的总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1)第一阶段G—W,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过程,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具体化为G—W4、值,即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构成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因此“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因素,因为它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重要条件。”与这一转化相适应,货币资本也就转化成为生产资本,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货币资本所执行的基本职能是双重的,一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执行了货币的职能,二是作为价值增殖手段执行了资本的职能,因为它本身已经潜在的在可能性上蕴含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当然,上述两种转化都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都
5、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2)第二阶段W6、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与此相适应,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职能就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具体表现为进行生产消费,生产出剩余价值,使资本价值得以增殖;其结果不仅生产出了新的商品,而且创造出了“孕育剩余价值的商品”(3第三阶段W′—G′。这一阶段主要是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通过第三阶段使产业资本由商品形式又回到了最初的货币形式,从而实现了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必须严格区别两个不同的概念,即商品与商品资本,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7、劳动产品,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有剩余价值;作为商品资本,首先是执行一般商品的职能,即通过商品买卖行为满足人们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商品资本,还必须履行资本的职能,即借助于W′—G′的转化,实现价值增殖。对于W′—G′4的转化,马克思着重强调了其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资本价值增殖的本质而言,这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是非常困难的,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W—G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分工使劳动产品转化成为商品,因而使它转化为货币成为必然的事情
8、。同时,分工使这种转化能否成功成为偶然的事情。”当然,如果W′—G′顺利完成了,那么G′对于资本家而言就是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G′使资本本身价值与剩余价值相分离的同时,形成了G′与G之间量的差别与质的区别,从而最终完成了产业资本循环。2.资本循环形式论。产业资本的循环如果从连续进行的视角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其循环形式的不同及其各自鲜明的特征。首先是货币资本的循环,其公式